代位权是指债务人未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时,债权人为保障自己的债权可以代替债务人行使债权的权利。
根据《合同法》及《合同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应符合以下条件:
(1)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2) 债务人未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务人的懈怠行为必须是债务人不以诉讼方式或仲裁方式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
(3) 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虽然代位权的行使条件中没有明确债权人的债权是否到期,但根据《合同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在主张代位权时,要求债权人的债权已经到期。
(4) 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
根据《合同法解释》,在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是原告,次债务人是被告,债务人为诉讼上的第三人。因此,在代位权诉讼中,如果债权人胜诉,由次债务人承担诉讼费用,并从实现的债权中优先支付。其他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代位权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合同法解释》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从此规定来看,债权人的债权就代位权行使的结果有优先受偿权利。在代位权诉讼中,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撤销权是指债务人实施减少财产行为,危及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障自己的债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处分行为的权利。
撤销权的行使必须依一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故又称废罢诉权。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可请求受益人返还财产,恢复债务人责任财产的原状,因此撤销权兼有请求权和形成权的特点。合同保全中的撤销权与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不同,保全撤销权是债权人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已经生效的法律关系。此种撤销权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其效力扩及到了第三人,而且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债务人清偿债权的清偿能力。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并没有扩及到第三人,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的瑕疵。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债权人须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撤销权。
(2) 债权人对债务人存在有效债权。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可以到期,也可以不到期。
(3) 债务人实施了减少财产的处分行为。
(4) 债务人的处分行为有害于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债务人减少财产的处分行为包括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其中第(3)种处分行为不但要求有客观上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事实,还要求有受让人知道的主观要件。
《合同法》对撤销权的行使规定有期限限制。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上述规定中的“5年”期间为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延长的规定。
一旦人民法院确认债权人的撤销权成立,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即归于无效。债务人的处分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是双方返还,即受益人应返还从债务人获得的财产。因此,撤销权行使的目的是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债权人对撤销权行使的结果并无优先受偿权利。
撤销权必须通过诉讼程序行使。在诉讼中,债权人为原告,债务人为被告,受益人或受让人为诉讼上的第三人。撤销权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合同法解释》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所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差旅费等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第三人有过错的,应适当分担。
合同保全的相关内容。针对合同相对性规则的例外情况,为了保护债权人的权益,法律允许采取合同保全措施。这些措施适用于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履行完毕前的期间,基本方法是确认债权人享有代位权或撤销权,旨在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或恢复债权人的财产。
固定单价合同属于建设工程合同的一种,其价格计算以图纸、规定和规范为基础,工程任务和内容明确,合同单价固定不变,不因环境变化或工程量增减而改变。该类合同有特定的法律依据,并涉及固定综合单价与固定单价合同的区别。固定单价合同是承包商承担价格风险,发包方承
委托开发合同中委托人应尽的合同义务,包括支付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提供技术资料并进行协作等,并参照了相关法律依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合作开发合同与委托开发合同的区别,包括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研究工作方式、合同主体、签约目的、风险分担原则以及成果归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的相关内容。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签订后发生的、当事人无法预见、避免、控制和无法控制的意外事件,导致不能履行或延迟履行合同。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社会异常事件。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可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需及时通知对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