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在对方未履行或未符合约定条件时,可以暂停自己的履行,以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权利。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通常要求合同中存在互为对价关系的两项债务。在双务合同中,当一方的履行成为另一方履行的条件时,前者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即使双方债务没有对价关系,只要一方的履行是另一方履行的先决条件,后履行者也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
例如,在1773年的金*顿诉**斯顿案中,一个商人与他的徒弟订立了一个合同,约定在一年零三个月以后把生意转让给徒弟和另一个合伙人。徒弟将以按月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转让费用,并提供充分的担保。然而,商人没有按约转让生意。徒弟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商人辩称徒弟没有提供担保,因此可以另行起诉。法庭判决商人胜诉,认为商人转让生意的诺言和徒弟提供担保的诺言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商人不能因徒弟的违约而另行起诉。
虽然英美法没有使用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但其原理和规则与大陆法相似。
同时履行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都要求双方债务到期,但两者的具体要求不同。
同时履行抗辩权要求双方债务同时到期,以实现双方的债务同时履行和债权同时实现。
先履行抗辩权要求双方债务到期,但一方履行期在前,一方履行期在后。在后一方履行的一方,以另一方的履行为自己履行的条件或因在后履行享有期限利益。当一方应先履行而未履行或虽履行而不符合约定条件时,另一方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
预期违约不属于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范畴。预期违约是指一方在合同履行期届至之前明示或默示毁约的情况下,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或立即起诉,要求法院保护自己的权利。
然而,在预期违约的情况下,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对方撤回毁约的意思表示,到期如约履行合同。虽然预期违约可能导致后履行方违约,但这不属于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
预期违约也可能是先履行义务方违约,后履行方不解除合同,而等待对方履行。在这种情况下,后履行方可以中止自己的履行准备工作,以防止损失的扩大。虽然这种行为本身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先履行抗辩权,但随着履行期的届至,可以转化为先履行抗辩权。例如,买方与卖方订立买卖合同,约定买方交款后七日内提货。买方在合同签订后表示不再需要货物,并宣布到期不付款。卖方为保证收到货款后及时交货,必须提前准备货源、租用仓库等。在接到买方通知后,卖方可以要求买方撤回毁约的意思表示,并暂停货源和仓库的准备工作。如果买方到期履行了付款义务,而卖方合理地迟延不负违约责任,这可以视为卖方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结果。
合同保全的相关内容。针对合同相对性规则的例外情况,为了保护债权人的权益,法律允许采取合同保全措施。这些措施适用于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履行完毕前的期间,基本方法是确认债权人享有代位权或撤销权,旨在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或恢复债权人的财产。
固定单价合同属于建设工程合同的一种,其价格计算以图纸、规定和规范为基础,工程任务和内容明确,合同单价固定不变,不因环境变化或工程量增减而改变。该类合同有特定的法律依据,并涉及固定综合单价与固定单价合同的区别。固定单价合同是承包商承担价格风险,发包方承
委托开发合同中委托人应尽的合同义务,包括支付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提供技术资料并进行协作等,并参照了相关法律依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合作开发合同与委托开发合同的区别,包括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研究工作方式、合同主体、签约目的、风险分担原则以及成果归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的相关内容。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签订后发生的、当事人无法预见、避免、控制和无法控制的意外事件,导致不能履行或延迟履行合同。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社会异常事件。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可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需及时通知对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