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类别 > 合同法规 > 合同监督管理方式有哪些

合同监督管理方式有哪些

时间:2024-03-08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1240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发现有一些法律专家,以及合同监督管理部门的同志都会认为,对合同进行微观监管和全程监督是查处合同违法行为的应有之义。那么,合同监督管理方式包括什么。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合同监督管理的范围。

合同监督管理方式的分类

1、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

行政指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事务的范围内,通过非强制性手段,对特定的人、企业、社会团体等进行指导,以实现行政目的。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

合同监督管理机关应更加重视行政指导,通过宣传《合同法》、推广合同示范文本等方式,引导合同当事人依法办事,减少利用合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2、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全程监督与事后监督

合同监督管理机关应主要采取宏观管理和事后监督的方式,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终止等进行监督。除法律规定需要履行登记等特别手续的情况外,监督内容应仅限于合同是否违法。合同备案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合同当事人应将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备案存档。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侧重于事后监督,有利于克服过去合同管理机关对合同过多干预的问题,增强企业自主经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合同监督管理的范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监督管理机关应淡化对合同的监督管理,严格限制其范围。合同法属于民事法律,合同行为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体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不宜过多干预。

全国每年签订的合同数量庞大,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政府部门难以管理。其他国家的合同法中也没有专门规定合同的监督管理。过多干预合同会引起外国人的疑虑,不利于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

然而,合同监管部门认为,由于我国法制尚不健全,仍有很多人对合同制度知之甚少,利用合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仍时有发生。因此,有关行政机关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或终止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减少合同欺诈行为,并保护合法经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第一章 总则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条例,包括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拆迁目的、拆迁义务、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规定了对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要求,包括拆迁许可证的取得、拆迁公告的发布、拆迁期限的确定、拆迁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旨在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

  • 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的相关内容,包括公司的基本信息、经营范围、股东的权利和义务、注册资本等。公司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股东享有选举、监督等权利,并需履行出资等义务。公司注册资本及股东出资方式和比例也有详细规定。

  • 一、兰州棚户区拆迁范围

    兰州市的棚户区改造计划,涉及中心城区的改造、重点片区的改造以及拆迁补偿的规定。兰州市计划完成约17.5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采取货币补偿与房屋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对积极配合征收工作的被征收人给予奖励和优惠。改造工作重视环保和群众监督,对经济困难居民提供住

  • 合同法中的损失赔偿范围

    新的《民法典》与《合同法》的关系以及合同法中的损失赔偿范围。新的《民法典》生效导致《合同法》及其相关解释失效,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的范围在合同法中都有明确规定。直接损失指因违约导致的现有财产损失和费用支出,可得利益损失指合同适当履行后可获得的财产利

  • 管制刑的主要内容
  •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具体有哪些?
  • 审判监督程序如何提起
合同类别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