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卖人提前交付货物怎么办
时间:2024-07-04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合同双方签订合同后,都应按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义务,那么出卖人提前交付货物怎么办,关于出卖人迟延交付货物怎么办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出卖人迟延交付货物怎么办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出卖人提前交付货物的处理方式
国际法规定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52条第1款规定,如果卖方在规定的日期前交付货物,买方有权选择接收或拒收货物。
中国法律规定
我国《合同法》对出卖人提前交付货物未作明确规定。然而根据《合同法》总则第71条规定,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除非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因此,一般认为买受人可以拒收出卖人提前交付的货物。
出卖人迟延交付货物的处理方式
根本违约情况
如果出卖人迟延交付标的物构成根本违约,或者经过催告后仍未履行,买受人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权。虽然《合同法》未明确规定买受人在此情况下是否享有拒收标的物的权利,但根据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法律效力,一旦合同解除,合同即失去法律约束力,买受人不再有接受标的物的义务。因此,可以理解为买受人可以拒收标的物。这一观点在《德国民法典》中得到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法典第326条的规定,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可以给予一段合理时间让其履行义务,并宣告如果在该期限截止时仍未履行,将拒绝接受履行。
补救措施
针对出卖人提前交付货物或迟延交付货物的行为,法律允许买受人采取多种补救措施,包括退货、修理、更换、要求出卖人实际履行、减少价款和报酬、赔偿损失甚至解除合同等。在实施这些补救措施之前,买受人通常会拒绝接受标的物,因为拒收标的物是买受人实现违约救济的一项基本权利。
寻求法律咨询
然而,拒收标的物可能引发争议。因此,在遭遇出卖人违约交付货物的情况下,建议买受人咨询律师以获取解决方案。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疫情对合同履行的影响及解除租房合同的条件
疫情下合同履行的问题,特别是租房合同的解除条件。如果只是暂时影响合同履行,可以通过延期履行实现合同目的,不能解除租房合同。只有在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如因疫情导致无法使用期限超过租期的大比例时间或超过租期,当事人才能解除合同。根据《合同法》
-
违约责任的表现形式
违约责任中履行不能的各种情形和具体分类,包括主观与客观、自始与事后、全部与部分等不能的情形。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拒绝履行、迟延履行和不完全履行等违约行为的具体表现和特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债权人违约的构成条件之一——债权人迟延的情形和构成要件。
-
遇到无法履行的合同的处理方式
不同情况下债务人无法履行合同时的处理方式。对于非因债务人原因造成的违约,债务人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可免除实际履行责任;对于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债务人需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使抗辩权和保全措施等具体补救措施,
-
代为清偿的适用条件
代为清偿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债务的性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约定、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等。涉及专有性质的债务一般不适用代为清偿。代为清偿需注意合同关系的消灭、债务人的权利等。从债权人与第三人关系考察,涉及清偿代位制度、委托合同等。第三人的权利与义
-
违约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
采购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
逾期交货与解除合同要承担什么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