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的危害行为必须发生在债权成立之后、消灭之前。只有在债权成立后消灭之前发生的行为才能构成侵害债权。同时,债权必须是合法的,非法的债权不受法律保护。
债务人的财产处分行为可以分为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包括正当使用财产进行正常生产和生活以及挥霍浪费等行为。法律行为包括放弃到期债权、不再追偿、转让财产等。只有债务人的放弃和转让行为导致其清偿能力降低、危害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时,才具备撤销权的条件。
只有债务人的放弃到期债权和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才能导致债务人财产减少、偿债能力降低,进而真正危害债权人的债权,才有必要行使撤销权。如果债务人的行为还在酝酿之中,只是一种意向或言论,并未实际付诸实施,就不能行使撤销权。
债务人的行为必须确实减弱或丧失其清偿债务的能力,以致于无力履行债务,才能构成危害债权。主要表现为减少财产或在财产上增加障碍,如放弃到期债权、免除他人债务、无偿赠与财产、低价转让财产、设立担保等。
同时,债权人在行使撤销权时应以实际已经危害债权或可能危害债权为标准,而不是仅凭债务人有类似行为的发现。如果债务人在实施行为后仍有足够的财产清偿债务,就不能认定为危害债权人的债权,不能行使撤销权。然而,债权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债权,而不知道债务人是否还有其他债务。如果经过调查发现债务人确实无法履行其他债务,就可以提出撤销权诉讼。
对于债务人来说,当其与第三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必须具备恶意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债权人的债务。当债务人的不正当财产处分行为是无偿时,只要具备上述客观条件,债权人即可行使撤销权。而当债务人的不正当财产处分行为是有偿时,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主观和客观条件,债权人才能行使撤销权。
债权人撤销权的定义、目的、效力及其行使条件。债权人撤销权是为了防止债务人的行为导致债权无法实现,是债权保全的一种方式。撤销权的行使涉及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其行使条件包括债务人的行为、受让人的知情、债权人的损害以及债权保全的必要。只要债务人的
疫情下合同履行的问题,特别是租房合同的解除条件。如果只是暂时影响合同履行,可以通过延期履行实现合同目的,不能解除租房合同。只有在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如因疫情导致无法使用期限超过租期的大比例时间或超过租期,当事人才能解除合同。根据《合同法》
违约责任中履行不能的各种情形和具体分类,包括主观与客观、自始与事后、全部与部分等不能的情形。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拒绝履行、迟延履行和不完全履行等违约行为的具体表现和特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债权人违约的构成条件之一——债权人迟延的情形和构成要件。
合同保全中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方式,包括行使程序和法定条件。债权人须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债务人不当处分财产的行为,且必须满足合法有效的债权、债务人实施财产处分行为等法定条件。对于债务人的行为是否有害债权,要考虑其是否导致债务人无资力。在债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