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者已经主动领取或签字领取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2. 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合同的决定在程序上存在违法行为,但在实质上是有效的。例如,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只是没有事先通知工会,或者劳动者违反了规章制度,只是制度公示证据不足。
3. 在诉讼期间,劳动合同期限已届满,但劳动者不符合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
4. 劳动者在被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已经重新就业,或者虽未重新就业,但已主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5.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但劳动者不接受变更合同。例如,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已被其他劳动者取代,但劳动者不同意安排新的工作岗位,或者用人单位迁址,劳动者不同意到新的地址工作。
6. 用人单位正在进行经济性裁员,劳动者不属于被优先留用对象。
7. 在诉讼期间,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主体消失,例如劳动者死亡或用人单位破产解散。
8. 在诉讼期间,劳动者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当发生意外事件导致履行不能时的解决方法。履行不能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根据社会观念判断履行是否可能,如果事实上已经无法强制执行,应认定为履行不能。法律后果包括解除合同、请求赔偿损失等,但根据不同情况,债务人的法律后果有所不同。同时讨论
非金钱债务的履行问题,包括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和法律后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时,对方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要求履行,但也存在不能要求履行的情形。根据不能履行的具体原因,法律后果有所不同,包括因债务人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的履行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期满时,特定情形下应延长或按工伤保险规定执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选择继续履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包括解除劳动合同、
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劳动合同解除协议。双方同意于指定日期解除劳动合同,乙方需办理交接手续并保证离职后遵守保密约定。甲方将支付补偿金,乙方需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义务。违反协议约定将支付违约金。本协议于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