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者已经主动领取或签字领取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2. 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合同的决定在程序上存在违法行为,但在实质上是有效的。例如,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只是没有事先通知工会,或者劳动者违反了规章制度,只是制度公示证据不足。
3. 在诉讼期间,劳动合同期限已届满,但劳动者不符合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
4. 劳动者在被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已经重新就业,或者虽未重新就业,但已主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5.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但劳动者不接受变更合同。例如,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已被其他劳动者取代,但劳动者不同意安排新的工作岗位,或者用人单位迁址,劳动者不同意到新的地址工作。
6. 用人单位正在进行经济性裁员,劳动者不属于被优先留用对象。
7. 在诉讼期间,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主体消失,例如劳动者死亡或用人单位破产解散。
8. 在诉讼期间,劳动者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劳动合同变更时未变的内容依然有效,并介绍了变更劳动合同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包括变更时间必须在合同有效期内,必须基于协商一致的原则,变更内容必须合法,以及变更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签订书面协议。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协商修改,确保合同的有
中国法律中的瑕疵履行概念,介绍了其与不能履行、迟延履行和拒绝履行的区别,重点分析了加害给付与瑕疵履行的不同点。瑕疵履行虽然履行存在缺陷,但仍可视作一种履行行为;而加害给付则因履行行为给债权人带来超出履行利益的损害。举例说明了两者在买卖合同中的具体表现
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多项义务,包括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支付经济补偿以及保存劳动合同文本等。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履行这些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文章还强调了这些义务的重要性和对劳动者的保护。
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的相关内容。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内容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将被认定为无效,其中涵盖了免责条款。同时,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在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等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