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付迟延是指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到来时,能够履行而没有按期履行债务。其构成要件包括:(1)存在债务;(2)履行是可能的;(3)债务履行期已届满;(4)未履行是由于债务人可归责的原因;(5)没有合法的正当理由。
给付迟延的法律后果包括:(1)债权人可以要求强制执行;(2)债务人应赔偿因迟延而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3)在给付迟延后,如果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标的物毁损,债务人应承担无法履行的责任,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理由免责。但是,如果债务人能证明即使没有给付迟延,损失仍然会发生,那么可以免除责任;(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者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受领迟延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履行应当受领而不为受领。其构成要件包括:(1)存在债权;(2)债务人的履行需要债权人的协助;(3)债务已届履行期且债务人已履行或提出履行;(4)债权人未受领给付,且没有正当理由导致迟延受领。
在迟延受领的情况下,债权人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违约金,如果因此给债务人造成了损害,则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债务人可以依法采取提存的方式自行消灭债务。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计算起诉前的延期,根据合同约定计算,但是不能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则按照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如果是判决后的延期,判决书会明确两种利息计算方式。一种是一般利息,另一种是加倍利息,按照每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计算。
中国法律中的瑕疵履行概念,介绍了其与不能履行、迟延履行和拒绝履行的区别,重点分析了加害给付与瑕疵履行的不同点。瑕疵履行虽然履行存在缺陷,但仍可视作一种履行行为;而加害给付则因履行行为给债权人带来超出履行利益的损害。举例说明了两者在买卖合同中的具体表现
合同中的无效情形和免责条款的相关内容。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内容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将被认定为无效,其中涵盖了免责条款。同时,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在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等情况下
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不会停止利息的计算,迟延履行法院生效判决书的,还会加倍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已经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应提交采取保
因为《民诉法》第十三条规定,案件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迟延履行利息接受者是执行案件的申请人,申请人可以主张,也可以放弃,所以区分情形处理。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执行款等于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