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诉意见》第293条的规定,各地法院可决定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计算的开始时间。具体来说,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或迟延履行金应从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届满的次日起计算。然而,在实践执行程序中,不同案件的判决、裁定给付内容导致对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开始计算时间的理解存在差异。
我院执行的一个案件中,被执行人田某拖欠申请执行人于某15万元的货款。判决生效后,在一个月的履行期内,田某未自动履行义务。于某随后提出执行申请,案件受理后,田某在执行通知书确定的履行期间内自动给付了1万元执行款。此后,每隔一个月,田某给付申请执行人1万至2万元不等的执行款,共执行了一年的期限才全部给付完毕。
在这种情况下,申请执行人于某要求被执行人田某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然而,在开始计算利息的时间和执行期间内利息的计算方法上,执行小组成员之间存在意见分歧。有人认为,虽然被执行人是分期给付执行款,但这仍属于自动履行,不应计算利息。另一些人认为,虽然被执行人是分期自动给付执行款,但这种分期给付并非与申请执行人和解的结果,因此应视为迟延履行,应计算利息。然而,利息的计算开始时间不应从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间届满的次日起计算,而应根据被执行人分期给付的期间进行分段计算。
在笔者看来,后一种观点更为合理。尽管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如何计算这种分期给付情形,但只要不是基于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或得到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分期给付,就应视为被执行人单方面的迟延履行给付义务。因此,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对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对于开始计算利息的时间而言,在这个案件中,不宜以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间届满的次日起计算。由于被执行人已自动履行了部分给付义务,基于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应根据其分期给付的期间进行分段计算。
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时间,依据《民诉意见》第293条规定,各地法院有决定权。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了一个执行案件,被执行人在一年内分期给付执行款完毕,申请执行人要求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对于计算利息的时间和方式,存在不同观点,但最终笔者认为应根
违约责任中履行不能的各种情形和具体分类,包括主观与客观、自始与事后、全部与部分等不能的情形。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拒绝履行、迟延履行和不完全履行等违约行为的具体表现和特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债权人违约的构成条件之一——债权人迟延的情形和构成要件。
违约责任及其构成要件,包括违约行为的主体、客观性、侵害的客体、类型和程度等方面的内容。针对装修合同违约责任,可以采取与经营者协商、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和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等途径解决。
第三种观点认为:在执行过程中,法院裁定被执行人向申请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对的,但计算的本金基础应为贷款本息之和即133603.75元,而不仅仅只是贷款本金即100000元。该案中,被执行人未按时履行调解书中规定的金钱给付义务,作为对被执行人的一种惩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