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
关于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的区别,史尚宽先生认为“基于事物之原因者,为客观不能,非专属于债务人之给付,其不能基于债务人之人的原因者,为主观不能。”现在通说认为,客观不能系指给付对任何人而言皆为不能。有基于自然法则的,如标的物于订约前业已灭失;有基于法律规定的,如应为交付之物被禁止流通;也有基于经济事实理由的,如约定在海底捞针,虽在技术上或为可能,但就经济事实而言,则毫无意义,应认为是客观不能。反之,则是主观不能。如仅债务人不能为给付,但至少有一他人可以为给付的履行。例如甲将其邻居乙所有的房屋出售给丙,甲无法交付,乙却可以为交付。
2.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
自始不能是指在给付义务成立之时给付即为不可能。如出卖本不存在之物,因合同成立之时合同标的物就不存在,是为自始不能。嗣后不能是指给付在债务成立后始为不可能。如出卖之物于合同成立后标的物交付前灭失。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可以两种分类可以相互混合,形成以下四种形态:自始客观不能,如出售已烧毁的汽车;自始主观不能,如出售他人之物;嗣后客观不能,如出售的汽车于交付之前被烧毁;嗣后主观不能,如一物二卖,于第一卖主而言为嗣后主观不能。
3.全部不能与一部不能
全部不能是指给付标的全部不能履行。一部不能,是指给付的标的部分不能履行。例如,标的物一半消失,或应移转完全的不动产所有权,而其不动产上存有已登记的共有权,地上权,永佃权等。给付一部不能,不单单在作为的给付,在不作为的给付有可能发生。例如甲乙两都市禁止竞争营业,如债权人于甲市虽得继续营业,而于乙市被禁止继续营业时,则乙市禁止竞争营业的债务因而消灭。全部不能或一部不能,与自始不能或嗣后不能结合,形成自始全部不能、自始一部不能、嗣后全部不能和嗣后一部不能。
4.永久不能与一时不能
永久不能,是指债务的履行存在障碍,该障碍在履行期间内或在债务人得为履行的期间内不可能消除,则谓债务永久履行不能。而该障碍在履行期内或债务人得为履行期内可能消除的,为一时不能。在继续的给付中,一时的障碍使得给付成为一部不能。自始客观不能,如为永久不能,则合同无效;如为一时不能,则合同有效。例如买卖尚未发行的股票、买卖禁止流通的货物,如于约定的给付期间内可期待股票的发行、货物流通的禁止可解除,则合同有效,否则无效。嗣后的永久不能,发生债务人免责或赔偿责任,而一时不能,则发生履行迟延的问题。
非金钱债务的履行问题,包括不能履行的法律依据和法律后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时,对方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要求履行,但也存在不能要求履行的情形。根据不能履行的具体原因,法律后果有所不同,包括因债务人原因导致的履行不能、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的履行
工程发包的定义与分类。工程发包分为招标发包和直接发包两类。招标发包是通过公告或邀请书等方式邀请单位竞争,选择最优承包单位。直接发包则是建设单位直接与承包单位洽谈。发包人需支付工程款,并履行施工前的准备、提供材料和设备、组织验收等责任。此外,文章还提及
票据追索权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再追索权的概念、行使条件和效力。票据追索权指持票人在提示承兑未获回应时,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的权利。再追索权则是被追索人清偿票款后,对其前手当事人享有的再次追索权利。再追索权的行使条件是被追索人履行追索义务并收回原汇票
担保合同的性质,包括其作为从属关系的附属物特点。文章介绍了担保合同的分类和内容,包括债权担保、保证合同、抵押合同和质押合同等。担保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合同的履行,并且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有选择是否设立担保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