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履行和明示毁约都是债务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因此,有些法学者将明示毁约包括在拒绝履行的范畴内,认为明示毁约只是拒绝履行的一种特殊情况,可以合并为同一制度。
1. 时间差异:拒绝履行发生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到来后,而明示毁约必须在履行期限到来前发生。在理论上,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前后都可以拒绝履行,但根据大陆法的观点,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并不负有给付义务,因此履行期限前的拒绝履行被视为明示毁约。
2. 法律后果:对于拒绝履行的行为,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继续履行合同,也可以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的责任。而对于明示毁约的行为,受害方可以选择解除合同,要求毁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不提出异议等待履行期限到来,如果毁约方未撤回毁约意思表示,也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则预期违约转化为实际违约,债务人的行为构成拒绝履行。
莫*爷因担心儿子们争夺财产,早做准备撰写遗嘱,但在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后,发现儿子们拒绝赡养。后与邻居小杨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去世后引发遗产争夺案。法院根据继承法和司法解释,判决遗产归属于履行了扶养义务的小杨。
平等权与支配权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护。古代法律中的支配权与现代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了解析。在合同法领域,强调了法官如何判断合同效力。最后,通过一个案例阐述了在法律责任方面如何根据事实进行公正判决。
合同无效的情形以及合同未履行的处理方式。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而合同未履行时当事人应承担违约责任。可以采取书面通知、解除合同、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等方式处理。同时,《合同法》第110条规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对方不能要求履行合同。
白某某三个儿子在成年后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白某某年事已高,面临居住和生活费用问题,法院最终判决陈乙和陈丙每年支付赡养费,而陈甲因提供住房给白某某居住,不再承担赡养费责任。法院此判决体现了法治权威,同时也维护了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