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存在引发情势变更的客观事实,这是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前提条件。情势指合同成立时所依赖的客观情况,而变更指合同基础发生异常变动。客观事实包括自然灾难、意外事故、战争爆发、国家经济政策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变等,这些可能导致合同基础动摇的情况。一般情势变化不会引起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只有当重大异常变动导致合同的法律基础丧失时,才可以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情势变更必须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并且无法避免的,双方当事人在心态上都不存在过错。不可预见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成立时没有预见且不可能预见,以合同成立时具有该类合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正常思维在当时情况下不可能预见为准;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不适用。不可避免指事前无法预防,事后尽一切措施也无法消除其影响。
情势变更事由必须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合同终止履行前。合同成立以前的情势,无论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是否知晓,其作为合同成立的基础都是确定的、无法改变的,不存在变更问题。合同履行完毕后,情势的变更不可能对合同产生任何影响,即使出现了情势变更情形,当事人也不能主张。
情势变更发生的事由不能归责于双方当事人。如果双方或一方当事人对情势变更的发生存在过错,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情势变更会导致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情势变更原则只有在合同基础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继续履行将显失公平,一方明显有利,另一方明显受损,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严重失衡时才适用;如果影响轻微,则不适用。
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目的在于消除合同因情势变更而出现的不公平后果,维护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平衡利益,从而维护市场交易的秩序。
当事人无法获得其他救济。如果当事人能够从其他途径获得应有的救济,从而减少或消除情势变更的影响,则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情势变更发生后,应首先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必须由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裁定是否变更或解除合同。未经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定,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得自行变更或解除合同。
情势变更的效力是指由于情势变更发生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为变更合同和终止合同两个方面。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经法院或仲裁机构审查认为存在情势变更的情形,但认为合同尚有履行的价值时,可以通过变更合同来衡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使合同在公平的基础上得以履行。变更合同的措施主要包括增减标的数额的给付、延期或分期履行、变更给付物、拒绝先行履行等。
终止合同又称解除合同,指法院或仲裁机构通过审理认为合同的履行已无意义或通过变更并不能消除不公平结果时,可以终止合同关系,彻底消除不公平现象。
第三方代为履行债务的合法性,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由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文章介绍了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构成条件、法律特征、第三人的地位和拒绝权等。文章强调债权人的权利合同中的第三人代为履行条款对其具有拘束力,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
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的相关条款。合同内容包括标的物的描述和价格、质量要求、交付方式、时间及地点、装卸费及包装、所有权转移及风险承担等。其中详细规定了标的物的交付方式、交货地点、时间和运费承担方,以及包装标准和风险承担方式等。
卖方公司是否为合同履行地的问题。文章指出,这取决于合同是否有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卖方收取货款的地点可以视为合同履行地。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逾期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期间的起点与终点。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读者可以到手律网进行咨询。
退工时保密协议的履行以及劳动者侵犯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刑事处罚。劳动者在退工时需按照劳动合同中的约定保守商业秘密,并可在合同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情节严重者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和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