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原则 > 如何审查主体的履行能力

如何审查主体的履行能力

时间:2023-10-13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1928
签合同是一件涉及到双方当事人切身利益的事情,所以在合同签订前,为了使合同能够最终实现其目的,一定会对签订合同的当事人进行资格审查,也就是要审查当事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那么这样的审查一般是如何进行的呢?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如何审查主体的履行能力

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的审查

审查签约主体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对主体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涉诉情况、注册资本、对外担保、企业规模以及所有资产的考察。

审查的途径主要包括:

  1. 现场了解:通过观察主体的办公条件、客户的往来情况等。
  2. 与对方及其员工的谈话:涉及对方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业绩、收入来源以及员工的收入和福利等。
  3. 调取相关档案:包括工商档案、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房产或地产状况、车管所的车辆状况等。
  4. 财务分析:索要对方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盈利状况。必要时,要求对方提供经独立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
  5. 打听口碑:通过行业内的打听,了解对方在过去合同履行方面的情况。
  6. 互联网调查:通过互联网了解对方的状况。上市公司的资料比较公开,因此对其担保和涉诉状况通常会在网上公布。

合同主体资格的审查

审查合同主体资格主要涉及对对方身份和履约能力的审查。对方必须是一个合法的市场主体,并具备履行合同的法律能力和经济能力。

主体资格审查

对于自然人,应审查其身份证件;对于特殊行业,还应审查其从业证书,例如律师要审查其经过年检的执业证书。对于企业法人和其他主体,应审查其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对于特殊行业,还应审查其资质证书,例如药品企业应审查药品经营许可证,房地产企业应审查其“五证”等。对于非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亲自签订的合同,应审查其给其他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目前,为了防止风险,银行在签订借款合同时通常要求面签,即在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表人面前签订合同,这是一种非常谨慎的做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包括主体资格和履行能力欺诈风险、代理人超越权限签订合同的风险、虚构或夸大加工任务及来源的风险以及不可能实现的定作要求的风险。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承揽合同的基本内容,如承揽的标的和数量、质量要求、报酬、承揽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

  • 关于主张合同约定违约金过高的调整原则

    合同履行及解除纠纷中违约金的性质认定及调整原则。因合同签订双方地位不平衡,违约责任的设置可能不平衡。违约金标准衡量需考虑违约损失、合同履行程度和各方过错程度,而不仅仅是数额比例。举证责任应由守约方承担,证明违约金是否过高的客观情况。正确理解和应用《合

  • 担保合同的中止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担保合同中止条件的相关内容。在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权利中止履行合同,但需要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丧失商业信誉或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之一。若无确切证据,当事人需承担违约责任。

  •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

  • 行使不安抗辩权所需的证据
  • 不安抗辩后是否一定能解除合同
  • 不履行合同报警有用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