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合同履行原则 > 如何审查主体的履行能力

如何审查主体的履行能力

时间:2023-10-13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1928
签合同是一件涉及到双方当事人切身利益的事情,所以在合同签订前,为了使合同能够最终实现其目的,一定会对签订合同的当事人进行资格审查,也就是要审查当事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那么这样的审查一般是如何进行的呢?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如何审查主体的履行能力

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的审查

审查签约主体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对主体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涉诉情况、注册资本、对外担保、企业规模以及所有资产的考察。

审查的途径主要包括:

  1. 现场了解:通过观察主体的办公条件、客户的往来情况等。
  2. 与对方及其员工的谈话:涉及对方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业绩、收入来源以及员工的收入和福利等。
  3. 调取相关档案:包括工商档案、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房产或地产状况、车管所的车辆状况等。
  4. 财务分析:索要对方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盈利状况。必要时,要求对方提供经独立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
  5. 打听口碑:通过行业内的打听,了解对方在过去合同履行方面的情况。
  6. 互联网调查:通过互联网了解对方的状况。上市公司的资料比较公开,因此对其担保和涉诉状况通常会在网上公布。

合同主体资格的审查

审查合同主体资格主要涉及对对方身份和履约能力的审查。对方必须是一个合法的市场主体,并具备履行合同的法律能力和经济能力。

主体资格审查

对于自然人,应审查其身份证件;对于特殊行业,还应审查其从业证书,例如律师要审查其经过年检的执业证书。对于企业法人和其他主体,应审查其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对于特殊行业,还应审查其资质证书,例如药品企业应审查药品经营许可证,房地产企业应审查其“五证”等。对于非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亲自签订的合同,应审查其给其他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目前,为了防止风险,银行在签订借款合同时通常要求面签,即在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表人面前签订合同,这是一种非常谨慎的做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代为履行合同义务的可行性

    第三方代为履行债务的合法性,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由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文章介绍了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构成条件、法律特征、第三人的地位和拒绝权等。文章强调债权人的权利合同中的第三人代为履行条款对其具有拘束力,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

  • 不可撤销居间合同的要求

    不可撤销居间合同的要求。内容包括保密性要求、诚信合作原则、保密价格和收入、限定客户范围、协议变动需补充协议确认、有效文件形式、合同解除或延期的共同签署同意等条款。同时,文章还涉及甲方实力和履约承诺、滞纳金支付、合同争议解决方式以及补充条款等其他条款。

  • 买卖合同

    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的相关条款。合同内容包括标的物的描述和价格、质量要求、交付方式、时间及地点、装卸费及包装、所有权转移及风险承担等。其中详细规定了标的物的交付方式、交货地点、时间和运费承担方,以及包装标准和风险承担方式等。

  • 情势变更是法定解除吗

    情势变更是否是法定解除的情形。情势变更原则允许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势变更,导致合同显失公平时,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情势变更可以被视为法定解除的情形之一。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情势

  • 不履行合同义务算失信吗
  • 退工的时候保密协议怎么履行
  • 民法典的合同履行的原则有什么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