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近一次的“政府信息公开与律师执业研讨会”上的讨论,拆迁双方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地方政府对于拆迁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低、信息不集中、信息查找获取难的问题依旧突出。业内人士认为,拆迁信息的透明度直接影响着新拆迁条例的法律权威。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全国43个地方政府2010年度的拆迁信息透明度调查显示,在地方政府网站中配有拆迁信息栏目的有32家,占74.4%。在拆迁主管部门网站中,提供拆迁信息栏目且可有效打开的有24家,占55%。同时,有15家提供拆迁公告信息和法规信息,而仅有7家只提供某一类信息。
拆迁纠纷往往由于拆迁信息不透明引发。虽然一些地方政府拆迁主管部门公开了拆迁公告,但其中有用的信息很少,如规划信息、征地手续、补偿条款等。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6家地方政府官方网站、拆迁主管部门网站或拆迁信息网站提供有效拆迁公告信息,但仅有7个地方政府在拆迁公告信息的标题中注明了拆迁地段等核心信息,其余地方政府只在标题中提供拆迁公告文号。仅有3家提供拆迁地段示意图。
有20家地方政府能够在各类网站中提供拆迁补偿指导性标准,其中5家以文字和图表形式对拆迁流程进行说明,而只有9家采用其中一种方式说明。
此外,有14家提供拆迁公司资质信息,13家提供拆迁评估公司信息。在安置房方面,仅有4家地方政府能够在网站提供其位置信息,4家可以提供其价格信息。
据悉,上述调查只是针对拆迁主管部门主动公开信息的情况。实际上,大量的拆迁信息需要通过被拆迁人或律师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来获取。这种依申请公开的拆迁信息透明度依然不容乐观。
律师陈旭表示,房屋拆迁预算信息是很多地方政府最不愿公开的信息,而补偿恰恰又是最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甚至恶性拆迁事件的导火索。
陈旭分析,房屋拆迁预算信息很难公开的原因在于权力寻租预留空间。然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房屋拆迁预算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重点公开政府信息,其中包括征收或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和使用情况。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介绍说,新颁布实施的新拆迁条例对政府部门应该公开的拆迁信息给出了明确、清晰的“标准答案”。
在征收补偿方案方面,市、县级人民政府除了公布征收补偿方案,还应当及时公布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的情况。在征收决定方面,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公告。在房屋调查结果方面,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向被征收人公布房屋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设面积等情况的调查结果。在征收补偿情况方面,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将分户补偿情况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王锡锌认为,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拆迁纠纷时有发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补偿问题。他认为,政府公开拆迁信息可以成为被拆迁人与政府对话的一个渠道。各地方政府拆迁信息公开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新拆迁条例在实际执行中的权威度。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