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继续履行合同
时间:2023-11-29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了解到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并不要求违约方负继续履行责任,而只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金和损害赔偿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按法律规定确定责任而不适用继续履行。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哪些情况可继续履行合同,什么是继续履行。
什么情况下可继续履行合同
1. 继续履行必须可能
根据合同法规定,除非存在违约行为,否则只有在合同约定的标的物可以继续履行时,违约方才有责任继续履行。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并不要求违约方负继续履行责任,而只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金和损害赔偿责任。当实际履行与特别法相冲突时,也不适用继续履行。对于自然债务,在当事人违约后发生合同履行不能时,违约方已经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因此不能要求其继续履行,只能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2. 继续履行存在必要
由于继续履行只是一种补救措施,而不是惩罚性措施,债权人是否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以及违约方是否应继续履行都应考虑其经济合理性。根据合同法规定,继续履行是否必要是以履行费用为标准来判断的。如果继续履行费用过高,势必破坏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就不能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
3. 债务标的适于强制履行
只有在合同约定的标的物适于强制履行时,才可以追究违约方继续履行的责任。如果当事人约定的合同标的物不适于强制履行,例如委托合同,因为相信对方的特殊技能、业务水平、道德品格而订立的合同,由于其严格的人身性质,实际履行有悖于合同的性质,因此不能要求继续履行。对于提供劳务的合同,也不能以履行合同债务为由强令债务人提供劳务。
4.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请求继续履行
是否要求债务人承担继续履行责任是债权人的权利,他人不能强迫。但债权人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应当在合理的期限内提出,否则,债权人将丧失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的权利。合同法规定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的情况下,继续履行的责任不适用,主要是为了促使债权人及时行使继续履行的权利,以稳定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并保护违约方的利益。
什么是继续履行
继续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违约方应当承担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的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法律师探讨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
合同法律师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所涉及的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包括诚信缔约义务、告知义务、保密义务以及其他先合同义务。文章详细解析了《合同法》相关规定,特别是在实践中的解释和应用,如“恶意”的界定、告知义务的特殊性和判定因素、商业秘密的保密责任等。同时,也
-
买卖合同的定义和义务
买卖合同的基本定义及出卖人的义务。出卖人需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所有权,交付可以是直接转移占有或将向第三人请求提取标的物的权利转让给买受人。此外,出卖人还需交付与标的物相关的单证和资料。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方法依法律规定,动产依交付而转移,不动产及特别规定的
-
担保合同的中止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担保合同中止条件的相关内容。在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权利中止履行合同,但需要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丧失商业信誉或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之一。若无确切证据,当事人需承担违约责任。
-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
-
装修违约的处理方式
-
什么是合同后义务
-
出卖人的法定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