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继续履行合同
时间:2023-11-29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了解到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并不要求违约方负继续履行责任,而只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金和损害赔偿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按法律规定确定责任而不适用继续履行。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哪些情况可继续履行合同,什么是继续履行。
什么情况下可继续履行合同
1. 继续履行必须可能
根据合同法规定,除非存在违约行为,否则只有在合同约定的标的物可以继续履行时,违约方才有责任继续履行。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并不要求违约方负继续履行责任,而只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金和损害赔偿责任。当实际履行与特别法相冲突时,也不适用继续履行。对于自然债务,在当事人违约后发生合同履行不能时,违约方已经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因此不能要求其继续履行,只能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2. 继续履行存在必要
由于继续履行只是一种补救措施,而不是惩罚性措施,债权人是否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以及违约方是否应继续履行都应考虑其经济合理性。根据合同法规定,继续履行是否必要是以履行费用为标准来判断的。如果继续履行费用过高,势必破坏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就不能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
3. 债务标的适于强制履行
只有在合同约定的标的物适于强制履行时,才可以追究违约方继续履行的责任。如果当事人约定的合同标的物不适于强制履行,例如委托合同,因为相信对方的特殊技能、业务水平、道德品格而订立的合同,由于其严格的人身性质,实际履行有悖于合同的性质,因此不能要求继续履行。对于提供劳务的合同,也不能以履行合同债务为由强令债务人提供劳务。
4.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请求继续履行
是否要求债务人承担继续履行责任是债权人的权利,他人不能强迫。但债权人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应当在合理的期限内提出,否则,债权人将丧失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的权利。合同法规定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的情况下,继续履行的责任不适用,主要是为了促使债权人及时行使继续履行的权利,以稳定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并保护违约方的利益。
什么是继续履行
继续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违约方应当承担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的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协议终止合同还承担违约责任吗
协议终止合同后是否还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解除不影响违约责任,解除合同与违约责任可并存。合同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根据情况要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仍然适用,非违约方可根
-
当事人约定违约金与损失赔偿额的法律规定
《合同法》中有关违约金与损失赔偿额的约定。当事人可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和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违约金低于实际损失,当事人可请求增加;反之,可请求减少。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债务。当事人在约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数额,确保违约方能承担合理赔偿责
-
合同未到生效日期可不可以反悔
合同未到生效日期是否可以反悔的问题。文章指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签订合同后反悔属于违约,违约方需承担违约责任。合同一旦成立,当事人应当按约定履行,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即使合同未正式签字或盖章,只要对方接受金钱,合同即刻成立。因此,
-
合同中的赔偿条款书写规范
合同中的赔偿条款书写规范,包括索赔条款、罚金条款以及可能涉及的仲裁条款。索赔条款明确了违约方的索赔权利、索赔证件、索赔期限和赔偿损失的办法及金额;罚金条款适用于未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可预先约定赔偿金额和最高罚款金额;同时探讨了合同违约后的赔偿损失范围
-
迟延履行解除合同前宽限期的确定
-
购销合同违约金最高限额是多少
-
当事人违反附随义务是违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