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与被告某汽车板厂于2000年8月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原告将600万元借给被告某汽车板厂,借款期限为两年,从2000年8月31日至2002年8月31日。合同生效后,原告将借款600万元支付给被告某汽车板厂。然而,在合同到期后,某汽车板厂未履行还款义务。
2002年9月30日,江苏某集团公司向某汽车公司出具了一份《承诺函》,明确表示其所辖的汽车板厂共欠某汽车公司600万元,并承诺由江苏某集团公司负责归还,最后还款时间为2002年11月。同时,某汽车板厂也向某汽车公司出具了一份《承诺函》,表示其与某汽车公司发生借款600万元,将在2002年底分期分批归还。然而,二被告均未按约还款。因此,原告将此事告至法院,并提出以下诉讼请求:1、判令二被告支付原告欠款人民币600万元;2、判令二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用。
根据国家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某汽车公司作为非金融机构与某汽车板厂签订的借款合同应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根据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汽车板厂应返还某汽车公司欠款600万元。江苏某集团公司主动向某汽车公司出具还款承诺函,该行为应被认定为江苏某集团公司自愿加入履行还款责任。由于江苏某集团公司和某汽车板厂未约定还款份额,因此江苏某集团公司和某汽车板厂应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基于上述理由,法院作出以下判决:一、原告某汽车公司与被告某汽车板厂签订的借款合同无效;二、被告某汽车板厂和江苏某集团公司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共同支付原告某汽车公司人民币六百万元。
合同第三人是指与合同当事人有一定法律联系、享有特定权利和义务、其行为影响到合同当事人或受合同当事人行为影响的独立民事主体。合同第三人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合同内容涉及的第三人、债务转移给第三人等。
合同法第84条规定了债务转移给第三人的情况。即债务人与第三人协商并经债权人同意,将债务转移给第三人,由第三人履行债务。债务转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债务人与第三人达成债务转移协议,并经债权人同意。
根据本案的证据,无法证明债务人某汽车板厂与第三人江苏某集团公司达成了债务转移协议。
第三人主动加入履行债务是指第三人主动加入债务关系,与债务人共同向同一债权人承担债务。根据不同的理论观点,第三人主动加入履行债务的性质可以是保证、免责债务转移、并存债务加入或独立代位清偿。
根据本案的情况,江苏某集团公司向某汽车公司主动承诺还款的行为应被认定为第三人主动加入履行债务的并存债务加入,即江苏某集团公司与债务人某汽车板厂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法院判决江苏某集团公司和某汽车板厂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的主要依据如下:
首先,本案借款合同所涉债务并未发生转移。由于江苏某集团公司未与某汽车板厂签订债务转让协议,因此借款合同的债务未转移给江苏某集团公司,故江苏某集团公司和某汽车板厂应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其次,江苏某集团公司承诺还款的行为不符合第三人代为履行债务的法律要件,债务人某汽车板厂不知道合同外的第三人江苏某集团公司代其履行债务。
最后,江苏某集团公司承诺还款的行为符合第三人主动加入履行债务的情况,即债务人某汽车板厂未退出合同债务,而江苏某集团公司主动加入合同,与债务人某汽车板厂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综上所述,本案中江苏某集团公司和某汽车板厂应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本案中,根据国家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借款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法院判决被告某汽车板厂和江苏某集团公司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并要求二被告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原告某汽车公司人民币六百万元。
在此案中,涉及了合同第三人、债务转移给第三人以及第三人主动加入履行债务等相关法律问题。目前,我国民事立法在第三人主动履行债务方面尚存在空白,希望未来的民法典能对此进行明确规定,以弥补现行法律在该领域的不足。
别人欠钱不还起诉有用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因借贷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即原告应就借贷关系的存续承担举证责任。法院经调查,认定借贷事实尚存续的,应当支持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履行偿还义务的请求。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
借条是前夫写的是否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来作出判断。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目前如果是属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打的借条双方之间确实是存在真实的借贷关系,能否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当
有前款规定的除外情形之一,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但是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所谓预期违约,就是当事人在签完借贷合同以后已经明确表示或者通过自己的种种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应尽义务,如果出现这种
如果民间借贷的借款人死亡,并且留有遗产,继承人以遗产实际价值为限,向出借人清偿债务。如果没有遗产,继承人不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应当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其他共同继承人在继承遗产范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