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范某与被告周某、周某某之间存在借贷关系。周某因经营需要,在今年3月20日、6月12日、8月16日前后向原告分别借款2万元、3万元、3500元,共计53500元。其中,被告周某在2007年3月20日向原告借款3万元,并由另一被告周某某提供担保。双方未约定担保期限和形式。后被告周某某于同年8月23日归还4800元,但尚欠原告余款。
法院认定原、被告之间的借贷关系成立且合法有效。被告周某尚欠原告借款48700元。被告周某某对借款3万元提供了担保,应当依法履行担保义务。由于双方未约定担保期限和担保方式,法院认定该担保为连带担保。担保人已向原告履行担保义务4800元,因此担保人还应承担担保义务25200元。
溧阳法院判决被告周某限期归还原告48700元。被告周某某承担连带担保义务25200元。
关于最高额保证担保借款合同中担保责任范围的两种观点及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担保人应对所有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包括贷款本金、利息和实现债权的费用等。而第二种观点则根据合同约定,认为担保人仅在最高限额内承担责任。作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担保人应在最高限额33
债务转移中保证人的责任问题。当债权既有保证人的保证担保又有物权担保时,保证人对除物权担保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在主债务未受清偿时,优先实现物权担保来满足债权。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会导致保证人在相应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一过程的具体运作。
保证担保与保证保险在合同内容、主体、性质、保证范围、保证程度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的差异。保证合同是购房借款合同的附属合同,与主合同存在主从关系,而保证保险合同与主合同处于并存关系。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等,而保证保险责任仅限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
中国《担保法》中关于保证期间是否可以中断的问题。保证期间可以中断,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期间将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保证期间具有积极效力和消极效力,旨在平衡债权人和保证人的利益,确保责任的有效履行并在一定条件下减轻保证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