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在债务履行过程中,若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债务且已到履行时间,应当后履行的对方当事人拥有不履行债务的权利。例如,在房屋租赁合同中,双方约定先使用房屋,后交付租金。若出租人未交付房屋,则承租人有权拒绝支付租金。
当事人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完全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实际上构成了不履行,且已到履行时间,应当后履行的对方当事人拥有不履行债务的权利。例如,在买卖合同中,甲方约定于6月5日交付红塔山香烟30件,计款120000元,乙方在6月15日将款项支付完毕。若甲方在6月5日交付了假冒的红塔山香烟30件,实际上未履行合同,乙方可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拒绝支付款项。
当事人应当先履行的一方部分履行债务,但仍有部分未履行,且已到履行时间,应当后履行的对方当事人拥有部分不履行相应债务的权利。这种情况下,已经履行的部分属于诚实信用原则在抗辩中的表现。例如,在上述案例中,若甲方在6月5日交付了红塔山香烟20件,但尚有10件未交付,则乙方应支付20件的烟款,但对于尚欠的10件有权行使先履行抗辩权。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方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一方未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到达履行期限时,对方当事人拥有不履行或部分履行的权利。
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导致合同迟延履行时,迟延履行责任应由对方当事人承担。先履行抗辩权的效力在于阻止对方当事人行使请求权,是一种延期抗辩权,而非永久抗辩权。当对方当事人完全履行了合同债务,先履行抗辩权即被消灭。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己的债务。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导致合同迟延履行时,迟延履行责任由对方当事人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已过时效期限和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债权人过错指因债权人原因导致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已过时效期限指权利被侵犯者在法定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即在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前提是双方债务在同一双务合同中存在互为对价关系。同时履行抗辩权允许在对方未履行债务时保留自己的给付,双方债务同时履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