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在债务履行过程中,若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债务且已到履行时间,应当后履行的对方当事人拥有不履行债务的权利。例如,在房屋租赁合同中,双方约定先使用房屋,后交付租金。若出租人未交付房屋,则承租人有权拒绝支付租金。
当事人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完全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实际上构成了不履行,且已到履行时间,应当后履行的对方当事人拥有不履行债务的权利。例如,在买卖合同中,甲方约定于6月5日交付红塔山香烟30件,计款120000元,乙方在6月15日将款项支付完毕。若甲方在6月5日交付了假冒的红塔山香烟30件,实际上未履行合同,乙方可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拒绝支付款项。
当事人应当先履行的一方部分履行债务,但仍有部分未履行,且已到履行时间,应当后履行的对方当事人拥有部分不履行相应债务的权利。这种情况下,已经履行的部分属于诚实信用原则在抗辩中的表现。例如,在上述案例中,若甲方在6月5日交付了红塔山香烟20件,但尚有10件未交付,则乙方应支付20件的烟款,但对于尚欠的10件有权行使先履行抗辩权。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方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一方未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到达履行期限时,对方当事人拥有不履行或部分履行的权利。
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导致合同迟延履行时,迟延履行责任应由对方当事人承担。先履行抗辩权的效力在于阻止对方当事人行使请求权,是一种延期抗辩权,而非永久抗辩权。当对方当事人完全履行了合同债务,先履行抗辩权即被消灭。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己的债务。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导致合同迟延履行时,迟延履行责任由对方当事人承担。
请求权和抗辩权的区别。请求权是权利人要求他人特定行为或不作为的权利,是相对权的典范。抗辩权是妨碍他人行使权利的对抗权,可拒绝请求权人的请求。请求权的特征体现在需要通过义务人的给付实现,权利作用体现为请求而非支配,权利效力上没有排他性。抗辩权主要针对请
在特定情境下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和哪些情形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的行为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则包括人身权的请求权、财产性支配权、抗辩权等。此外,存款本息的请求权和对国家和金融机构信赖购买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文章详细阐述了诉讼时效的认定方法,包括时效期间的起算、分期履行债务的情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请求权和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