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抗辩权应当如何行使
时间:2023-10-04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不安抗辩权制度保护先给付义务人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后给付义务人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害及先给付义务人的债权实现时,才能行使不安抗辩权。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不抗辩权应当如何行使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方法
传统民法体系中的不安抗辩权制度
从传统民法体系建立时起,不安抗辩权制度就已存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在立法上都规定了不安抗辩权制度。例如,《德国民法典》第三十二条规定了不安抗辩权的条件和方法。根据该条款规定,若契约双方的一方在契约订立后,发现对方的财产状况减少,有可能影响对待给付的请求权时,可以在对方未履行对待给付或提供担保之前,拒绝履行自己负担的给付义务。类似地,《法国民法典》第一千六百一十三条规定,若买卖后买受人陷于商事上或非商人的破产状况,导致出卖人有丧失价金的风险,即使出卖人同意在一定期限后支付价金,出卖人也不负交付标的物的义务,除非买受人提供到期支付的保证。此外,瑞士、意大利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也对不安抗辩权做出了规定。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完善
在我国的《民法通则》、原《经济合同法》、原《技术合同法》中,并未对不安抗辩权做出具体规定。只有《涉外经济合同法》第十七条对此作出了类似的规定,但该条款对行使条件的规定过于笼统。因此,为了填补法律空白,我国于1999年3月颁布的《合同法》对不安抗辩权作出了比较具体的明确规定。
《合同法》对不安抗辩权的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能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如果没有确切证据支持中止履行的,当事人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根据第六十八条规定中止履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的担保,当事人应恢复履行。如果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已过时效期限和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债权人过错指因债权人原因导致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已过时效期限指权利被侵犯者在法定期限
-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及其行使条件。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在对方未履行义务前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构成要件包括双方互负对价债务、未先履行义务、债务已到履行期以及对方未履行或提出履行。行使条件则是同一双务合同存在、双方同时履行到达期限且对方未履行
-
不安抗辩权的规定是什么
不安抗辩权的规定和行使条件。不安抗辩权是指当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可能无法履行债务时,可以中止履行。其行使条件包括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及时通
-
不安抗辩权制度的优点有哪些
-
不安抗辩权和解除合同的关系
-
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