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可以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的权利。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可以在对方未履行给付义务之前,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例如,甲乙订立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在某日同时交付货物和支付款项(即没有先后履行顺序)。如果甲在对方未履行给付义务之前要求乙履行,乙有权拒绝甲的履行请求。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履行请求。例如,甲乙订立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先交货后付款(即约定了先后履行顺序)。如果卖方在未交货或交货不符合约定的情况下要求买方付款,买方有权拒绝卖方的请求。
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有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因对方财产显著减少或资力明显减弱而有困难给付的情况下,可以在对方未履行给付义务或提供担保之前,拒绝自己的给付义务。例如,甲乙订立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先交货后付款(即约定了先后履行顺序)。现在,合同约定的交货时间到了,但卖方发现买方企业濒临破产。如果买方既不履行债务也不愿提供担保,卖方可以拒绝买方的交货请求。
在实践中,企业在行使抗辩权时应慎重考虑。因为实践中的情况很复杂,运用法律理论到实践中需要全面把握理论和准确判断事实。不当地行使抗辩权很容易导致违约。企业在行使该权利时,应及时咨询法律顾问,避免出现意外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该司法解释对于统一司法标准、公正高效审理案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交易秩序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该司法解释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使阶段作出了一些限制规定: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解释。
除支付存款本息请求权、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以及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外,债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这是因为前两种请求权的实现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如果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则将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
缴付出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否则,将违反公司资本充足原则,也不利于对其他足额出资的股东及公司债权人的保护。
义务人关于诉讼时效的抗辩应当在一审中提出,二审提出的不予支持。
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起算。即当事人约定对同一笔债务分期履行时,给付某一笔债务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起算。需要注意的是,该规定适用于对某一笔债务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点的规定,而不是对全部债务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点的规定。后者应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诉讼时效期间。
当权利人以“提起诉讼”的方式主张权利时,只要其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或口头起诉,就应认定其向法院提出了权利主张,诉讼时效中断,无需等待法院受理。
强制拆迁的时效性问题,包括公民不服强制拆迁决定后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限制以及强制拆迁的条件。对于强制拆迁,必须以补偿决定为前提,同时满足其他条件如作出裁决并送达当事人、超过规定搬迁期限未搬迁等。被征收人需知道法律时效,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刑事诉讼法关于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符合一定条件如新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等,法院应重新审判。各级法院院长发现错误需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房屋强拆后是否可以通过信访解决的相关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信访可用于提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的意见和不满,但对于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需按相关法律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强制拆迁需满足法定条件,如被征收人不申请行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双务合同,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基于同一合同产生并具有对价或牵连关系。对于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但权利人若无法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