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是指由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免除债务人部分或全部责任。根据《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时,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可抗力的概念起初是由罗马法作为受领责任制度的例外发展而来。
债权人过错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或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由于债权人的原因造成的。根据《民法通则》第131条规定,如果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合同法》第58条规定,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合同法》分则还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已过时效期限指的是诉讼时效,也称消灭时效。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此外,根据《合同法》第129条的特别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
民事法律中存在协议免责的概念,即受害人和责任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协商一致,同意免除责任人的责任。协议免责分为事先免责和事后免责。在《合同法》中,免责条款更受关注。
保证人追偿权的诉讼时效及条件。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才有追偿权,且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时主观上不能有过错,否则不能向主债务人追偿。如果保证人在可以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而没有主张时清偿了债务,则不能再向债务人追偿。具体问题应咨询专业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效力。构成条件包括双方存在同一双务合同、债务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等。效力方面,后履行一方有权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当时拒绝其履行要求,且行使不安抗辩权时仍可行使顺序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文章详细阐述了诉讼时效的认定方法,包括时效期间的起算、分期履行债务的情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请求权和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