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付款违约金是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而迟延履行金是根据民诉法,当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时,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与价款支付期限有关,起算点是付款期限届满。关于终点的争议有五种观点,其中第五种意见认为应因案而异,无统一适用的标准。
迟延履行金的计算始期是执行依据确定的给付期限届满的次日起计算,被执行人将全部执行款交到法院或汇入法院指定的账号内即视为实际履行。如果执行依据未确定给付期限,则以执行依据生效之日开始计算。终期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法院控制日即法院实际控制被执行人财产的日期为计算延迟履行金的结束时间,二是计算到被执行人实际履行全部义务时为止。
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标准取决于当事人的约定,如果当事人约定了违约金责任,则守约方可以主张违约金责任。如果没有约定违约金,则违约金责任无适用的余地。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不得依职权主动判决一方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但可以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逾期付款违约金。
迟延履行金的计算标准是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标准加倍计算,根据法律文书中确定的应支付的本金及利息合并作为计算迟延履行金的债务的基数。这与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标准存在本质的不同。
对于债务履行迟延不足六个月的情况,按六个月的贷款利率标准计算,超过六个月不足一年的按一年期的利率标准计算,依此类推。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已过时效期限和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债权人过错指因债权人原因导致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已过时效期限指权利被侵犯者在法定期限
迟延履行违约金的计算时间问题。讨论了从合同解除之日计算迟延履行违约金的方式,指出迟延行为持续时间决定违约金大小,并强调未约定违约金计算方法时,应按照实际赔偿原则计算。同时,认为迟延履行违约金为继续性债权,解除权不能消除迟延状态。最后指出,合同解除后,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及其行使条件。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在对方未履行义务前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构成要件包括双方互负对价债务、未先履行义务、债务已到履行期以及对方未履行或提出履行。行使条件则是同一双务合同存在、双方同时履行到达期限且对方未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