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性违约的合同解除后,双方应当返还原物,即将合同中涉及的物品归还给对方。
如果合同约定的标的物为金钱,解除合同后,违约方应当同时返还自受领之日起的利息。
如果合同约定的标的物有孳息,解除合同后,违约方也应当一并返还孳息。
如果应返还的原物因毁损、丢失或其他原因无法返还,应按物的价值予以返还。需要注意的是,连续性合同的解除原则无溯及力。
常见的连续性合同包括租赁合同、委托合同、雇用合同以及其他以使用或提供劳务为内容的合同。由于这些合同在内容上具有特殊性,无法恢复原状,因此解除这些合同将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拒绝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到来后,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合同规定的全部义务。在一方拒绝履行的情况下,另一方有权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并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金和损害赔偿责任。
迟延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的履行违反了履行期限的规定。在迟延履行的情况下,非违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迟延履行的违约金,并在无法弥补损失的情况下,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不适当履行是指当事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即履行具有瑕疵。根据《合同法》第111条的规定,如果质量不符合约定,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受损害方可以根据标的物的性质和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违约责任。
部分履行是指合同虽然履行,但履行不符合数量的规定,即履行存在数量不足的情况。在部分履行的情况下,非违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按约定交足数量,并有权要求支付违约金。在无法弥补损失的情况下,还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合同解除方式的分类,包括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协议解除是通过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可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法定解除则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形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如不可抗力、违约等情形。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损失范围,包括可得利益的赔偿标准和赔偿规则等内容。当事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赔偿应当遵循补偿受害人的损失的原则,并适用损益相抵规则。赔偿范围包括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和因合同解除产生
关于解除租赁合同通知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合同解除的约定和法定情形、解除权的行使等。同时,也介绍了租赁合同的特征,如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特定的非消耗物作为标的物,转移财产使用权等。
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定金责任和违约金责任等五个方面。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如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同时,也明确了定金和违约金在合同违约情况下的责任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