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在此之前有效的《合同法》规定将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将自动失效,并由新颁布的司法解释取而代之。
在《民法典》生效前,实践性合同在违约后将不会成立。
实践性合同,又称为要物合同,是指除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要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才能成立的合同。
在传统民法中,借用、借贷、保管、运送等合同属于实践性合同。随着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尤其是银行业、仓储业、运输业的发展,如果仍坚持在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之外,还需要物品的交付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将不利于保障营业者一方的利益。因此,银行信贷合同、仓储保管合同以及铁路、航空等运输合同早在我国经济合同法中已经脱离了实践性合同的范围,而成为了诺成性合同。
根据《合同法》,当实践性合同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非违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包括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
2. 请求解除合同:非违约方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即终止合同的效力。解除合同后,双方恢复到合同成立前的状态,违约方需要返还已经收到的标的物或给付。
3. 要求赔偿损失:非违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因违约而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4. 追究违约责任:非违约方可以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包括承担违约金、支付违约金等。
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性合同的违约处理应根据具体合同的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在处理实践性合同违约时,双方当事人应当妥善解决争议,或者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达成一致。
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产生的责任,形式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而刑事责任是针对犯罪行为的严厉制裁,其追究机关只能是司法机关,并可能面临包括死刑在内的严厉惩罚。
违约金的分类与特征,违约金包括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合同订立时双方预先确定的违约后的补救措施。法定违约金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时需支付。此外,违约金具有特定的计算依据和支付原则,如违约金的数额不应超过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金总额等。当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导致对方遭受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这些赔偿包括信赖利益的损失,如缔约费用、履约费用和因信赖合同有效成立而放弃的获利机会损失等;还包括固有利益的赔偿,如身体、健康和生命等的损
借款合同违约金的计算方式根据合同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则不计算违约金,但借款人需要赔偿贷款人的损失或支付逾期利息。违约金可以以事先确定具体数额的形式约定,也可以以逾期利息形式出现。根据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国家法律法规并无禁止以确定数额的方式支付违约金。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