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同中转让期待利益的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需要从合同标的物和债务人是否享有期待利益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合同的标的物是具体的财产,而不是期待利益,那么该协议不能被认定为转让期待利益的合同,而应从债务人是否有权处分的角度来判断合同的效力。此外,即使合同的标的物是期待利益,还需要考虑债务人是否享有该期待利益,如果债务人处分的是他人的期待利益,也应被视为无权处分。
民事违法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民事损害行为。从客观上看,民事违法行为可能造成三种主要危害后果:一是对他人财产或财产权利造成损害;二是对他人人身造成损害;三是对他人人格(即精神)造成损害。其中,对他人财产或财产利益造成的损害包括受害人财产上的直接损失和期待利益的损失。有时一个违法行为可能同时造成这两种财产损害后果,有时可能只造成其中一种。
期待利益损失是指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故意或过失地损害他人财产或财产权利,导致权利人(即受害人)无法在正常情况下实现和获得本应获得的财产利益,或因损害行为而减少该利益。直接损失则是指民事违法行为造成他人现有财物的毁损、减少、灭失或支出增加。
期待利益损失具有以下特征:
(一) 它是受害人未来利益的损失。在违法行为发生时,这种利益尚未实际拥有,对权利人(受害人)而言,它属于正在期待或正在着手实施和获得的利益。
(二) 期待利益损失是一种实际损失。
(三) 期待利益损失是一种财产损失。期待利益是权利人在原有财产基础上要获得的财产增值利益。期待利益损失是违法行为对增值状态中的财产或财产关系侵害的结果,其损失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和计算。因此,期待利益损失本质上是一种尚未物化的物质性损失,即财产损失。
导致他人期待利益损失的民事违法行为多种多样,包括:
1. 违约行为;
2. 损害他人财产或财产利益的行为;
3. 损害他人人身的行为;
4. 损害他人人格的行为。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协议终止合同后是否还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解除不影响违约责任,解除合同与违约责任可并存。合同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根据情况要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合同解除后,违约金条款仍然适用,非违约方可根
关于某协会与某中心合同纠纷的法律意见函。双方签订的协议合法有效,但某协会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双方无法继续合作。根据法律规定,某协会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返还管理费及支付相关损失。双方愿意友好协商解决此事,如协商无果,将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如有相关疑问,
口头合同反悔后的维权方式。口头合同反悔后,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方式维权,并需尽量收集相关证据。违约方需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对方损失。口头合同可通过第三方证人、录音等方式证明。若涉及必须书面协议的合同类型,口头约定则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