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可得利益是指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可得利益必须是纯利润,不包括为获得这些利益所支付的费用和税收。可得利益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取得对方交付的财产基础上,利用该财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获得的预期纯利润;另一种是在提供劳务或服务的合同中,通过提供劳务或服务获取的预期纯利润。可得利益损失指的是因为违约方的违约行为而导致受害人损失了上述预期纯利润。例如,在生产设备买卖合同中,如果卖方迟延交货导致买方无法按时生产,买方将会损失生产利润;在买卖合同中,如果卖方不交货导致买方无法转售给已签约的下家买主,买方将会损失转售利润;在承包经营合同中,如果发包方毁约导致承包方损失承包经营利润;在服务合同中,如果被服务方毁约导致服务方损失预期利润。
在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方面,我国合同法采取的是严格责任制。因此,在违约损害赔偿方面,只要具备违约行为、损害事实、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这三个要件,违约方就要承担违约损害赔偿责任,无论违约方是否有过错。可得利益损失赔偿作为违约损害赔偿的一部分,也需要具备上述三个要件。
可得利益损失赔偿可以分为约定赔偿和法定赔偿。约定赔偿是指在违约行为发生后,根据当事人在合同中预先约定的损失赔偿计算方法来确定赔偿额。法定赔偿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预先约定损失赔偿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依法确定赔偿额。约定赔偿优先于法定赔偿。由于约定赔偿相对简单,以下内容将重点涉及法定赔偿。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人身损害赔偿中的修复费用和折价赔偿费用应根据实际价值或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计算。根据民法理论,除了直接的财产损失外,赔偿还应包括失去的可得利益即间接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已经预见或能
违约损害赔偿的原则包括完全赔偿原则、合理预见原则、减轻损害原则、损益相抵原则和责任相抵原则。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直接损失指的是因违约导
财产损害赔偿是指侵权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时,行为人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即受害人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根据我国《民法通则》,侵占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