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违约责任 > 免责事由 > 免责条款怎么履行告知义务

免责条款怎么履行告知义务

时间:2023-12-22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3395
签订合同的时候要遵守的原则是非常多的,如果合同是属于格式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要履行告知、解释合同内容的义务,告知义务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免责条款要如何履行告知的义务?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免责条款的告知义务的履行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规定,对于存在免责条款的合同,当事人应按照通常理解对其进行解释。若对免责条款存在两种以上解释,应采用不利于提供免责条款一方的解释。此外,若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应采用非格式条款。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生效后,与之相冲突的条例将失效。在《民法典》生效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和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并对格式条款进行通常理解的解释。

有效免责条款的法律要件

1. 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

合同的成立意味着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因此,免责条款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真实意思表示,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2. 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

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应通过合同条款进行表达,并在全部条款和内容上达成一致。即使是格式合同,也必须对规定的条款(包括附加条款)达成一致,并且必须为对方当事人所接受才能生效。

3. 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必须保障公民及其财产、名誉、荣誉等免受损害,同时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免责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4. 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

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是免责条款的主要功能和合理性依据。免责条款应在现有的价格、保险等机制背景下合理分配风险,维护企业的合理经营,并平衡条款使用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此类免责条款均属有效。然而,若免责条款不能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或限制、剥夺另一方当事人的权益,或故意加大另一方当事人的风险,则该免责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5. 格式合同的免责条款提供者的说明义务

格式合同是由提供者事先拟定的合同,其中包括免责条款。提供者一般属于垄断行业,如邮电、铁路、航空、保险等行业。他们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事先拟定好条款,包括免责条款,并对其内容进行反复研究,以免除或限制自身的责任。然而,对于另一方当事人来说,他们事先不知道格式条款的内容,只有在订立合同时才接触相关条款,而这些条款通常内容繁多且细节复杂。因此,在订立合同时,提供者有义务以合理的方式提醒对方当事人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对这些条款进行说明。如果提供者未尽提醒和说明的义务,属于强迫对方当事人接受不公平条款,则该免责条款将被视为无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二手房买卖合同中的后合同义务

    二手房买卖合同中的后合同义务,包括协助义务和告知义务。协助义务指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互相协助,并在房屋产权过户后采取一定措施。告知义务要求一方将房屋的重要事项或缺陷告知另一方。此外,文章还强调了结清水表账单、告知电表状况、协助煤气过户和结清电话费的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司法解释(二)中的保险赔偿和保险合同问题。主要介绍了投保人在保险利益范围内的保险赔偿权利、无效保险合同的保险费退还、代签字或盖章行为的追认、保险事故发生前的承保条件、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告知义务范围和内容,以及保险人未履行如

  • 确认免责条款的效力

    确认免责条款效力需要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首先,要求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协商一致。其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保障公民及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等免受损害,并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要求合理分配权益与风险,并在格式合同中明确说明免责条款内

  • 后合同义务的法律知识

    合同关系终止后当事人应履行的后合同义务,包括告知或通知义务、保密义务、协作或协助义务以及保护、注意义务。这些义务都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而设立。例如,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告知对方有关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要保守对方的秘密,并

  • 律师代理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 保险合同中的最大诚信原则的运用
  • 赠与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告知事项
违约责任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