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是一个多层级的体系,投资机构和企业在其中有明显的区分。大型基金和小型基金在智慧方面并没有必然的差别,就像卡车司机不一定比跑车司机技术更高一样。
大型项目的私募金额相当可观,而在IPO时涉及的股票承销更是数十亿计。此外,不同水平的基金运作成本差异巨大,低水平的项目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无法覆盖大型基金的成本。摩根、凯-雷、软-银等是重量级的大型投资机构;**投资等大陆、港台风投机构以及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基金则属于中型机构;小型基金多由海外证券机构或华人发起,对特定行业的专注度较高。
虽然风投领域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不同企业适合于不同级别的风投机构是显而易见的。
在国内的“试水”阶段,风投最初投资的项目通常只有几十万,一百万的项目很少见。
随着中国概念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声誉提高,投资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筹集到的资金越来越多。对于风投公司来说,投资200万美元的项目和投资2000万美元的项目所花费的时间基本相同。因此,总体上呈现出越投越贵、越贵越投的趋势。然而,投资机构也有分散风险的理念,将1亿美元的计划投资分散到50家公司,比集中投资5家公司风险要小得多。因此,风投公司选择联合投资,例如2002年10月,摩根、英-联和鼎-辉三家公司联手向蒙牛投资2600万美元。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分散风险。另外一个动机是搭便车,一家公司花费精力考察项目,其他公司直接跟进。被搭便车的公司不仅不觉得不满,反而将其视为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例如,一家公司在对项目进行审查后投资1000万美元,其他3家公司各跟进1000万美元(企业共获得4000万美元),对于牵头公司来说,相当于用1块钱带动了4块钱,杠杆比为1:4。
超过80%的通过邮件发送的商业计划书在5分钟内被否决。风投行业的规则相对较少,投资与否经常取决于一念之间的差别。在风险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将投资给朋友介绍的企业总比投资给完全不了解的企业更好。投行机构、专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财务顾问公司)、财经媒体和被投资企业构成了一些相互交叉的“圈子”。回头看,成功获得投资的企业中有90%以上是得益于圈内人的推荐。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风险投资极为重视创业者的为人。因此,从熟悉且信任的人那里得到创业者的信息会得到风投公司的极大重视。
跨系统转托管的情况,主要针对投资者在不同系统间转移基金份额的情形。文章详细阐述了跨系统转托管的账户规定,以及基金份额从场内转到场外的流程和从场外转到场内的流程。
如何构建风险较低的基金组合。建议投资者选择多种类型的基金,包括主动型和指数型基金,并配置多家基金公司的主动型基金以分散风险。在选择主动型基金时,需要考虑基金经理的投资选股风格和重仓股。最后,保持基金组合的稳定性,不宜频繁更换,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适度调
2、名称中的行业用语可以使用“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字样。
在其他要素市场方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全流通的人才市场,这导致风险投资基金发展所需的众多人才不能得到有效供给。因此,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的首要前提必然是健全的法制体系。目前,海外成熟的风险投资基金规模一般都达到数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但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