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人的确定
拆迁是指土地所有权人即国家,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向土地使用权人收 回土地使用权的法律行为。根据拆迁的法理内涵,拆迁是国家收冋土地使用权 的活动,那么拆迁的当事人一方应当是国家,另一方是被拆迁的居民。然而,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第四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 拆迁许可证的单位。本条例所称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该条 例第七条第三款规定,拆迁人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应当递交“国有土地使 用权批准文件”,第十条还规定:“拆迁人可以自行拆迁,也可以委托具有拆 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这里存在的问题是,国务院制定的这个条例,通过 立法将本应当由国家独有的权力让渡给“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同时 在原居民还拥有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状况下,向“取得房屋拆迁许可 证的单位”发放“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即在同一片土地上存在两个权 利状态:原居民的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拆迁人”新获批准的“国有 土地使用权”,直接违背了 “一物一权”的民法基本原则,形成权利对抗和冲 突,而且后者的权利因为处于拆迁前提下而具有绝对强势,前者因为被拆迁而 处于绝对劣势。拆迁主体的错误设置形成的格局是:政府许可拆迁人有权剥夺 被拆迁人的财产权利,原居民有义务向拆迁人拱手交出产权,拆迁人采取任何 强制措施都是在行使权力,而被拆迁人采取任何捍卫权利的举动都是拒绝承担 义务。拆迁人只要策动政府发放“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就可以圈定土 地,大肆拆迁,置原居民财产权利和生活安定于不顾,滋生了大量腐败案件,制造了许多残忍和不公平案例。事实上,拆迁还有一个藏在暗处的主体,即有 权签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 门”,即法理上本应崈由国家行使即至少要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的拆迁权力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即可行使。
村委会在征地拆迁中的法律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村委会的行政行为可提起诉讼,监察机关也对村委会及其成员进行监察。征地补偿标准和补偿项目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规定和执行,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等。村委会并不凌驾于法律之上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的申请人及其提交的材料。申请人可以是拆迁人、被拆迁人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也可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产权纠纷证明等。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房屋拆迁的一般程序,包括暂停公示、入户调查评估、制定拆迁实施方案等阶段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包括变更的定义、适用范围、变更条件、申请、审查、公示、听证会等程序性内容。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规划许可变更管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建筑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变更管理,强调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变更,并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新条例及其相关细则。新条例强调了拆迁补偿的民主化和多元化,并详细说明了补偿内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评估与补偿、房屋产权调换的选项和规定,以及搬迁、安置和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等事项。文章还涵盖了补偿协议和补偿决定的订立、强制执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