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为了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做好征地拆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同时,要改进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机制,化解征地拆迁中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征收集体土地必须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依法规范有序开展。征地前要严格按照规定,同地同价、协调平衡、公开透明地制订征地补偿标准。对于国家和省重点交通、能源等大型基础设施以及大中型水电和水利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和补偿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区域补偿标准。
在实施征地工作时,要严格履行告知、确认、听证等程序,充分尊重被征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述权。要加强对征地实施过程的监管,确保征地补偿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征地涉及拆迁农民住房的,必须先安置后拆迁,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户的居住问题,确保其生活水平不降低、生计有保障。
在城镇房屋拆迁项目立项前,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被拆迁人意见,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群众意见较大、不稳定因素较多的项目,不得立项。在拆迁补偿安置中,要充分尊重被拆迁人的意愿,妥善安置被拆迁居民。要完善被拆迁人中弱势群体的住房保障工作,解决困难家庭的补偿安置,确保其基本居住需要。
各地要对征地拆迁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清理,重点检查征地程序是否合法、拆迁行为是否规范、补偿安置是否合理、保障政策是否落实等情况。对采取野蛮手段逼迫搬迁、违法强制拆迁的行为,要严格追究责任。对因征地拆迁引发的暴力事件,要加大办案力度,依法严厉惩处犯罪分子。对工作不力引发的恶性事件,要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动用公安民警参与强制征地拆迁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党政领导的责任。
各地要建立健全征地拆迁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及时掌握和化解潜在问题,防止矛盾积累激化。要加强征地拆迁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防止简单粗暴压制群众。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入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去接访、下访,倾听群众诉求,解决问题。要加强形势分析与研判,一旦发生恶性事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稳控工作,防止事态扩大。要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的重要作用。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征地拆迁工作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大拆大建。市、县政府要负总责,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临现场做好相关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地征地拆迁工作的指导监督,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征地拆迁项目的排查工作。对于征地拆迁量大、群众上访较多的市、县,要组织专门的机构,抽调得力工作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工作不到位或滥用行政手段造成矛盾激化、拆迁上访影响面大的情况,要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在7月底前将落实情况报省政府,并抄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省国土资源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5月31日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包括搬迁前期和过程中的费用补偿、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以及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具体补偿包括机器设备调试修复等费用、速迁费及拆迁奖励等,且因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商铺将根据过渡期限给予相应补偿。因拆迁导致的商铺停租也将得到
征地拆迁中新增人员是否有补偿的问题。通常,房屋拆迁后新增家庭成员无法获得补偿权益,补偿数额主要依据拆迁时的房屋面积和家庭人口等因素确定。若新增人员在征收公告生效期间,可与征收管理机构洽谈争取合法合规的安置和补偿。另外,拆迁合同必须明确当事人信息,包括
征地拆迁过程中,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及其他权利人如何通过信访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信访人需依法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信访事项,采取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并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有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