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 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 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 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调查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确定事故性质,确认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依法追究事故责任者的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事故发生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应当相互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
工会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本单位负责人应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报告。
接报部门应逐级上报,每级上报时间不超过2小时。
对于事故发生单位负有责任的情况,依照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1. 一般事故:罚款在10万至20万之间。
2. 较大事故:罚款在20万至50万之间。
3. 重大事故:罚款在50万至200万之间。
4. 特别重大事故:罚款在200万至500万之间。
根据新安全生产法:
1. 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 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3. 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4.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以五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以一千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依照以下规定处以罚款。若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并依法给予处分。若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一般事故罚款:上一年年收入的30%。
2. 较大事故罚款:上一年年收入的40%。
3. 重大事故罚款:上一年年收入的60%。
4. 特别重大事故罚款:上一年年收入的80%。
根据国家标准(GB/T15236-94),职工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分为:
1.1 轻伤事故:一次事故只有轻伤的事故。
1.2 重伤事故:一次事故只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1.3 死亡事故: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1.4 重大死亡事故:一次事故死亡3-9人的事故。
1.5 特大死亡事故:一次事故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根据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事故通常分为:
2.1 一般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万元以下的事故。
2.2 较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万元或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事故。
2.3 重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0万元或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
2.4 特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00万元或100万元以上的事故。
检验、鉴定、评估工作的相关流程及其时限。机构人员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指派或委托的工作,并出具书面结论。公安机关应在两日内向当事人提供检验、鉴定结论,当事人如有异议可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定书应包含多种内容并签名。对于多份鉴定结论,应优先采信级别较高的鉴
尸体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包括尸表检验和解剖检验,旨在确认案件性质、查明死亡原因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轻重伤定、成伤机制鉴定、伤残评定、酒精含量检验、车辆安全性能检验、事故车辆机械故障鉴定以及痕迹鉴定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均具有重要
伤残判定不公平的解决办法,包括当事人对判定结果有异议时的处理流程。公安部相关规定明确,当事人可在规定期限内提出重新查验、判定的请求。同时,文章介绍了伤残等级的鉴定方法和具体等级区分标准,包括日常生活能力、活动能力、工作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限制。
造成安全事故时对主要负责人的处罚和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征。当发生安全事故后,依据事故原因和等级,主要负责人会受到罚款、撤职或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同时,本文也描述了生产安全事故的五大特征,包括事故主体的特定性、事故地域的延展性、事故的破坏性、事故的突发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