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情鉴定应在伤情发生后立即进行,而伤残评定应在治疗终结后进行。这是因为两者的评估基础不同。
伤残评定的目的是评判治疗终结后的伤残程度,即对受害人工作、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影响程度。而伤情鉴定的目的是确定损伤本身的严重程度。由于目的不同,损伤程度和伤残程度的评定存在一定区别。因此,被鉴定为重伤的不一定构成伤残。有些损伤可能很严重,但经过治疗后可能痊愈而不影响功能。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伤残评定的依据是《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而伤情鉴定目前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制定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这两个标准依据不同,并且在制定时参照的医学或生理依据也不同。
伤残评定结论多用于确定民事赔偿责任,而伤情鉴定多用于确定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例如,交通事故的大小是根据轻伤、重伤或死亡人数来划分的。
伤残评定根据对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影响的程度划分为I级(1级)至X级(10级),而伤情鉴定根据损伤本身的严重程度划分为轻微伤、轻伤和重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包括多种情况下的责任承担、管辖权、法律适用和注意事项等。该法详细规定了租赁、借用机动车等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承担,以及侵权行为的法律管辖地和适用法律。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确定案由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
交通事故伤情二次鉴定的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在发现鉴定人员或机构存在问题时,可以进行二次鉴定。相关规定明确了需要进行二次鉴定的情形,如鉴定程序违法、鉴定机构无资质等。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时,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重新鉴定申请。同一交通事故的同一检验和鉴定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时间及程序。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在治疗终结后三个月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如有固定物需取出后再鉴定。伤残鉴定程序需确保合法性和客观性,治疗终结前的鉴定无法真实反映受害人的实际伤情和影响程度。当事人应准确把握伤残鉴定的时间和程序,以保障自
交通肇事伤残鉴定的详细程序。申请人需准备申请材料,包括伤残评定申请书、医院诊断证明、手术病历等,并提交给办案单位。办案单位审核后转交专业评定机构,机构安排检查并根据法律法规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将出具鉴定书并通知被评定人。如有异议,可申诉并复议。评定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