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两个不同的伤残评定标准的原因有两个。首先,目前对伤残评定缺乏相关明确的法规。在伤残评定的标准中,只有GB/T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和GB/T16180-200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两种标准,对工伤案件适用GB/T16180-2006标准,对交通事故适用GB/T18667-2002标准,这两种标准都没有争议。但是,对于除工伤和交通事故之外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由于缺乏新的标准,导致司法鉴定机构在治安伤害等案件中的使用标准存在随意性,有的案件使用GB/T16180-2006标准,而有的使用GB/T18667-2002标准。
其次,这种存在两个不同标准的情况还由诉讼主体的趋利性造成。权利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赔偿,而义务主体为了减少赔偿数额,对于伤残的确定越来越关注。为了获取更多的赔偿,一些鉴定机构采用了GB/T16180-2006标准来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伤残,这加重了侵权人(被告人)的负担。
如果处理不当,存在两个不同的伤残评定标准会引发当事人的不理解和不满意,对法院和司法鉴定工作产生怀疑,甚至引发上访,严重影响法院审判的公信力。为了获得更多的赔偿,一些人甚至贿赂鉴定机构,扰乱司法鉴定机构的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存在两个不同的伤残评定标准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统一的标准。具体而言,对工伤事故应适用GB/T16180-2006工伤标准,对交通事故应适用GB/T18667-2002交通事故标准。对于除这两类侵权之外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应适用GB/T18667-2002标准。
吉林省高院颁发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多级伤残的赔偿计算办法中,应依据GB/T18667-2002确定多级伤残,类推评定伤残也应适用GB/T18667-2002标准。
首先,从法律依据上看,工伤损害赔偿一般适用无过错责任。这意味着要求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错,发生工伤事故时,用人单位应予以补偿。对用人单位而言,这是一种严格责任,对劳动者而言,这是一种保护。而交通事故和其他人身损害赔偿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即要求责任人具有过错才能承担赔偿责任。在制定伤残标准时,也贯彻了这一理念,因此工伤伤残的标准要求较低,评定的级别较高。
其次,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例如,广州市在公、检、法、司四机关制定的人体重伤、轻伤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细化的标准。目前,延平司法技术鉴定所已经参照交通事故标准对工伤外的赔偿进行评残。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协调统一制定相关的规定,解决实际问题是可行的。据了解,州法院正在准备采用以上意见。实际上,州法院在过去的审判实践中,通过协调会的方式解决了许多类似问题。例如,统一了全州法院系统对2分以下利息的借贷保护,以及在1998年9月22日全州民事座谈会上统一制定了处理交通事故的座谈会纪要,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州法院刑事审判庭已经将一件安图县法院的伤害案件发回重审,原因是该案适用了工伤标准评定伤残。
第三,从刑事审判实践来看,目前大多数伤害案件,尤其是轻伤害案件,往往被评定为十级、九级伤残,这与刑事审判强调惩罚的理念不符,也给刑事办案带来很大压力。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刑法对于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的情况,连精神抚慰金都不予保护。而对于经常被评定为伤残的情况,被告人除了承担刑事责任外,还要承担相应加重的经济惩罚,这与现阶段的刑罚理念不符。
综上所述,在目前除工伤外的人身损害伤残赔偿案件中,适用交通事故伤残赔偿标准是可行且科学的做法。
交通事故致残伤残鉴定程序。当事人在治疗终结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伤残等级评定。鉴定程序需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必要时需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延期。鉴定机构需出具书面结论并签名盖章。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申请重新检验、鉴定和评估。重新检验、鉴
工伤鉴定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和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同时,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建立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劳动者在遭遇工伤时需依
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伤残鉴定结论及其补偿待遇。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七级至十级的劳动者在合同终止或本人提出解除合同时,可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劳动者需按流程进行伤残鉴定和赔偿,包括申请工伤鉴定、享受
工伤六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器官缺损、功能障碍、医疗依赖等方面。具体条款涵盖多种情况,如癫痫中度、轻度智能损伤、三肢瘫肌力达到4级等。此外,还包括听力损失、前庭功能丧失、面部软组织缺损等情况。文章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工伤六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和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