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原则、方法和内容。适用于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定。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遭受各种暴力致伤的人员。
伤残:因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所致的人体残疾。包括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结构的异常及其导致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
评定:在客观检验的基础上,评价确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等级的过程。
评定人:办案机关依法指派或聘请符合评定人条件,承担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人员。
评定结论:评定人根据检验结果,按照伤残评定标准,运用专门知识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综合性判断。
评定书:评定人将检验结果、分析意见和评定结论制成的书面文书。
治疗终结: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
3.1 评定原则
伤残评定应以人体伤后治疗效果为依据,认真分析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评定。
3.2 评定时机
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治疗终结意见不一致时,可由办案机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确定其是否治疗终结。
3.3 评定人条件
评定人应当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员担任。
3.4 评定人权利和义务
3.4.1 评定人权利
a) 有权了解与评定有关的案情和其他材料。
b) 有权向当事人询问与评定有关的问题。
c) 有权依照医学原则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和要求进行必要的特殊仪器检查等。
d) 有权因专门知识的限制或评定材料的不足而拒绝评定。
3.4.2 评定人义务
a) 全面、细致、科学、客观地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检验和记录。
获取相关帮助请咨询普洱交通事故律师。
交通事故中脸部受伤的赔偿标准,包括没有构成残疾和构成残疾两种情况下的赔偿内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赔偿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和二审的具体步骤。赔偿内容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多个方面。如果双方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不执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酒后驾车撞死人的法律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酒后驾车引发交通事故的六种行为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包括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酒、共同饮酒后未安全护送醉酒者等。交通肇事的量刑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严重后
交通事故评残的法律程序,当当事人对伤残鉴定结论不满意时,可以采取的救济方式。包括申请重新鉴定和通过质证排除或降低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在特定情形下如鉴定机构或人员无资质、鉴定程序违法等可申请重新鉴定。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通过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