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12月1日之前,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适用的标准是1992年公安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5-1992。这个标准被称为"GA35-1992"。它是行业标准,不具备法律效力。
从2002年12月1日起,开始适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在2002年3月1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667-2002。这个标准被称为"GB18667-2002"。GB18667-2002取代了GA35-1992,使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从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GB18667-2002是伤残评定工作适用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是在充分总结GA35-1992的执行经验和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起草形成的。它进一步完善了伤残等级十级分类法,并建立了多等级伤残综合计算数学方法。
GB18667-2002在附录B--B.2 "伤残标准"中列出了多等级伤残者的伤残赔偿金的计算公式。公式为:C=Ct×C1×(Ih+∑Ia,i)
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因素:
C--对伤残者的实际赔偿额,元;
Ct--伤残赔偿总额,元;
C1--赔偿责任系数,即赔偿义务主体对造成事故负有责任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
Ih--伤残等级中最高级的伤残赔偿指数,即多等级伤残者,最高伤残等级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Ia--伤残赔偿附加指数,即增加一处伤残所增加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Ia,i--指若干个Ia之和,即Ia1+Ia2+……Ian,(i=1,2,3……n,)
根据公式的解读:
实际赔偿额=伤残赔偿总额×赔偿责任系数×(几个伤残等级最高的伤残赔偿指数+伤残赔偿附加指数1+伤残赔偿附加指数2+……伤残赔偿附加指数n)
各因素的取值如下:
C1--0%≤C1≤100%;
∑Ia,i--∑Ia,i≤10%;
Ia--0≤Ia ≤10%;
(Ih+∑Ia,i)--(Ih+∑Ia,i)≤100%。
伤残赔偿附加指数指每增加一处伤残所增加的赔偿比例。具体取值方法有不同的做法,有的是在取值范围内(0≤Ia ≤10%)由法官自由裁量;有的是按固定值计算。建议的合理取值为:Ⅱ级为10%,Ⅲ级为9%,Ⅳ级为8%,Ⅴ级为7%,Ⅵ级为6%,Ⅶ级为5%,Ⅷ级为4%,Ⅸ级为3%,Ⅹ级为2%。
综上所述,GB18667-2002标准的实施使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更科学、更合理。新标准中的多等级伤残综合计算公式和各因素的解读为确定伤残赔偿提供了准确的依据。然而,伤残赔偿附加指数的取值方法尚未统一,需要国家出台统一的规定以达成一致。
工伤九级伤残私了的赔偿问题,包括赔偿协议的性质和法院调整权力,赔偿数额标准的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中的协议撤销情形,以及工伤赔偿与民事赔偿之间的关系。职业病病人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但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不能重复适用,除非受伤害者能证明用人单位或雇主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的划分方法。在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受伤后可根据医院证明和公安部门的相关标准申请伤残评定。伤残等级分为十级,从一级到十级每级相差10%。等级越高代表伤残程度越严重,如一级伤残包括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等情况,而十级则是最轻微的伤残。
医疗事故能否申请大病救助的问题。大病医疗救助系统覆盖城乡,为特定人群提供救助。医疗事故导致的身体伤害程度不同可分为不同级别,进一步影响赔偿金额。在苏州,九级伤残的工伤赔付包括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九级伤残三个月后辞职是否有赔偿的问题。被评定为九级伤残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如果劳动合同的解除不是员工自身原因造成的,员工还可以获得额外的补偿金。同时,即使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只要存在实际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