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事故连环肇事案件中,对于连环肇事的侵权行为应当被认定为无意思联络的侵权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应当由各肇事方根据过失的大小或原因力的比例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一认定的理由如下:
在判断连环肇事的侵权行为时,可以采用间接结合的认定标准:
因此,在连环肇事案件中,虽然数个机动车肇事行为是分别实施的,相继而起,但是它们是各自独立且互为关联的,不具有同时性,并且各行为人之间没有共同的意思联络,只是在结果上造成了同一损害。因此,这些损害结果是由数个机动车肇事行为的偶然结合所致,而不是各个侵权行为直接或必然造成的。所以,应将这些侵权行为定性为数个车辆肇事行为的间接结合所致的损害后果,属于无意思联络的数个人侵权行为。各个侵权人应当根据过失的大小或原因力的比例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以下情形下,肇事人一般应当负全责: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原则,包括违章行为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违章行为的影响原则和路权与安全原则。根据这些原则,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取决于当事人的违章行为是否存在及其作用大小,以及是否与事故存在因果关系。
我国刑法中关于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需区分主犯和从犯等不同角色,共同故意犯罪才被视为共同犯罪,过失犯罪则不认定。主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而从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对从犯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
事故责任划分中的同等责任问题。当事故双方都有违章行为且情节相当时,需根据当事人行为对事故的作用和过错程度来划分责任。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同等责任,双方各自承担50%的责任;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同等责任,机动车一方承担较大比例的责任。文章还通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和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勘验现场后的特定时间内制作认定书,包括一般事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认定书应包含事故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事故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判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