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初,秦某骑着自行车上班,在一个丁字路口与一车相撞,造成了她右小腿粉碎性骨折。肇事司机逃逸,秦某未能获取车牌号,路口没有监控设备,交管部门未作出事故责任认定。秦某的丈夫随即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认定工伤,以期获得赔偿。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为目前无法认定秦某为工伤,原因是交管部门未对交通事故进行责任划分和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一方面,交管部门无法认定交通事故因找不到肇事者;另一方面,交管部门未提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因此无法认定工伤。
根据新的《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规定,秦某的情况应被认定为工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做法是错误的。虽然根据2004年1月1日以前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秦某的情况无法认定为工伤。然而,由于该案例发生在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旧的试行办法已被废止。根据新的条例,只要具备上下班途中和机动车事故伤害两个要件,就应该认定为工伤。
秦某的交通事故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使将来找到肇事者并认定秦某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也应该认定为工伤。因此,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交通事故责任未认定为由拒绝认定秦某的工伤,是错误的。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在出具复核结果后15日内提起诉讼。如果对方不签字确认责任认定书,仍可生效;若对方提出异议则可在三天内复核申请,未提出异议或复核期满则视
道路交通事故协议书的格式。该格式包括标题、事故时间、地点、双方当事人身份事项。正文部分包括事故经过及损失情况、责任认定和协议内容。结尾部分由各方当事人签字,并注明制作日期。注意事项包括事故叙述要简明清晰,责任认定要科学合理,协议内容要条理清晰等。调解
郑州市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与处理过程。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责任方被认定全责。事故涉及车辆实际车主与登记车主不一致,事故发生后,被告仅支付部分丧葬费用,未进行其他赔偿。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律师通过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被告赔偿受害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该认定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包含当事人、车辆等基本情况,交通事故的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归属。若交通肇事人逃逸未查获或事实无法查证,可在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于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该认定书应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