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具责任认定书的救济
时间:2024-02-03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事故责任的认定,一般是以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责任认定书为准的,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往往会在一定的期限内出具责任认定书,那么不出具责任认定书如何的救济?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不出具责任认定书的救济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交通管理部门不出具责任认定书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部门投诉,要求出具责任认定书。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认定或者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时,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如果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将不予受理,并会向申请人发出书面通知。复核申请应当包括复核请求、理由和主要证据。对于同一事故,只能进行一次复核。如果复核申请人通过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作出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收到复核申请后的两日内将复核申请和相关材料移送给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果复核申请人直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收到通知后的五日内提交案卷材料给作出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原则
1、直接赔偿原则
直接赔偿原则适用于机动车驾驶方存在过错,是事故的直接制造者和权利义务的直接承受者的情况。
2、先行垫付原则
先行垫付原则主要适用于未参加强制性保险的责任人无力赔偿(包括仅有部分赔偿能力的情况)以及未查明事故责任人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被害人的损害赔偿能够实现,立法上做出了强制性规定。根据公序良俗的价值原则,责令直接责任者承担先行垫付责任。
3、替代赔偿原则
替代赔偿原则适用于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情况。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在责任人参加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替代责任,即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影响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我国的法律影响。该认定书是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依据,制作程序严格规定,内容包括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以及事故证据、形成原因、责任和意外原因等。同时,对制作主体资格、制作时间、制作形式和送达程序都有严格的审查要求。
-
交通事故调解原则
交通事故调解的原则和程序。调解基于自愿、合法和事实清楚的原则,包括介绍事故基本情况、宣读认定书、分析事实、确定损害赔偿责任、计算赔偿金额和确定赔偿方式等步骤。调解中应遵循全面赔偿和公平合理的原则,保护被害人利益,恰当维护被告人权益,不能以赔代罚或多赔
-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特点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点和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主体、过程、对象、内容和性质的特定性。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标志。然而,交通事故认定书并不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仅提供责任划分的建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和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勘验现场后的特定时间内制作认定书,包括一般事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认定书应包含事故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事故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判断等。
-
交通事故索赔的证据要求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