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根据现场勘查、技术分析以及相关检验、鉴定结论所出具的法律文书。其依据是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相关证据情况,旨在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判断,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和形成原因,作为最终处理交通事故、分析当事人责任大小以及人民法院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确定当事人民事责任的重要证据。
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相关现场勘查、检查、调查情况和相关检验、鉴定结论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以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将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具有重要性。
作为驾乘人员,在面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交通警察的询问,必须认真对待并准确回答。特别是在发现交通警察故意偏袒某一方时,更需要格外留意。
对于交通警察的现场勘查,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勘察人员所绘制的现场图是重要的证据,因此,在交通警察绘制图后,应立即要求查看其所绘制的现场图。如发现不正确之处,应立即指出并要求修改。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在交通警察勘查之后自行进行摄像或照相,以备比较。
一旦交通事故认定书出具,必须认真审查其内容。审查事实部分的表述是否准确,审查认定书中引用的法律条文是否正确,以及审查法律条文是否适用于该事实。
如果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有误,应在诉讼程序中坚决请求法院不予采纳。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点和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主体、过程、对象、内容和性质的特定性。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标志。然而,交通事故认定书并不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仅提供责任划分的建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
交通事故调解的时间限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扣留车辆时,有明确的处理时限;对于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根据不同情况也有相应的时限规定。此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损害赔偿的期限为十日,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开始时间。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和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勘验现场后的特定时间内制作认定书,包括一般事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认定书应包含事故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事故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判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交通事故结案时效的规定。主要介绍了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对违反停车规定的机动车驾驶人的处罚措施以及相应的处理流程。包括口头警告、罚款、拖车等处理方式,并强调拖车过程中不得向当事人收费,应当及时告知停放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