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对象是那些由于遭受侵害而产生愤怒、绝望、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的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在法律上具有惩罚性对于侵权行为人,而对于受害人而言具有填补性和抚慰性,它本质上是通过金钱赔偿,使受害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安抚。
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于一切人身损害赔偿中,但是由于交通事故的特殊性,受害人、社会对事故行为人加害人的宽容以及立法习惯已经普遍接受一般赔偿原则。因此,只有在超出一般赔偿的后果给受害人造成特殊的精神损害时,才能特殊使用精神损害赔偿。
事故行为人虽然造成事故是过失的,但是其违章行为是故意的。对于严重违章行为,如酒后驾车、肇事逃逸、驾驶制动不合格的车辆等造成严重人身损害,如重伤残疾等,对于这种严重违章行为造成的人身严重损害有必要加大精神赔偿的赔偿数额。然而,不能以“惩罚”为目的判付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产生发展的,它的赔偿应充分考虑社会的认同。精神损害赔偿应在生命权及健康权被侵害到一定程度,达到社会认同的足以单独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程度才能请求。
由于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损害,很难用物质尺度来衡量其不包含直接物质损失内容的相应价值。依据一般的侵权损害赔偿原则难以正确处理,赔偿数额的确定只能是一种补偿性的,而不是等价性的。只能是适当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精神损害,期望通过对受害人的经济补偿,使受害人感情上的痛苦得到减轻或消除,从而起到抚慰作用。这也是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所决定的。
公平合理原则是处理民事案件普遍适用的原则。其涵义是指在适用金钱赔偿的精神损害时,应从案件的具体情况出发,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公平、合理确定一个适当的精神损害赔偿金额。具体要求是一方面考虑金钱赔偿的民事制裁作用,不让侵权人占到便宜,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给受害人以适当的赔偿金,以弥补其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不使受害人吃亏。
法官判案的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法官或合议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过一定的造法活动,对赔偿数额灵活确定的权力。由于精神损害与物质赔偿之间没有内在的比例关系,涉及到受害人生理、心理、意志、精神的损失,是一些目前科学技术无法用金钱精确计算的客体,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很难在法律上限定一个标准数额幅度或确定一个最高的赔偿限额。因此,应赋予法官或合议庭拥有自由裁量权,适用自由心证原则进行处理。
一起孕妇交通事故受伤引发流产的案件。孕妇李xx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并导致流产,引发争议。法院认定司机张某负全责,并判决赔偿医疗费、经济损失及部分精神损害抚慰金。案件涉及交通事故与流产关系的争议,妇幼保健院表示流产是必然的。最终,法院认定赔偿义务人应承担部
酒驾被吊销驾驶证期间无证驾驶的处罚规定。无证驾驶者将面临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并可能根据其他交通违法行为的情况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交警指挥失误、红灯过线后立即停车以及避让紧急车辆等情况下,闯红灯不会被认定为交通违法
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问题。在确定赔偿数额时,需要考虑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及侵害情节、最高赔偿限额的考虑、双方责任因素的考虑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赔偿数额应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相应调整,以充分保障受害人的权益。
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因素,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经济能力等因素。同时,文章指出了我国现行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局限性,包括精神赔偿适用范围有限、不同法规赔偿标准不一等问题,特别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