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 > 破坏事故现场怎么定罪

破坏事故现场怎么定罪

时间:2024-09-02 浏览:4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6145
在发生了事故之后,一些人觉得自己是主要责任者,要是警方来到了现场出具了责任认定书的话,自己就有可能会被定罪了,于是就会去做一些破坏事故现场的事情,但这样做是罪加一等的状态。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给你主要介绍相关知识。

破坏事故现场的定罪标准

一、故意破坏现场的构成要件

故意破坏现场的行为是指在发生事故后,当事人故意改变事故现场的原始状态,损毁现场证据的原始特性,使其失去证据效力的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故意破坏现场的构成要件包括:

  1. 行为的主体是事故当事人。若非当事人本人破坏现场,则不构成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推定中的故意破坏现场的行为,不能因此推定当事人的事故责任。
  2. 实施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是故意。当事人破坏现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只有故意破坏现场时才能推定责任,过失破坏现场的不能适用推定责任。这里的故意是指当事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破坏现场的原始状态,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3. 行为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4. 客观上实施了破坏现场的行为。

故意破坏现场是指当事人没有逃逸,在事故现场破坏现场的行为。在实际办案中,确实存在事故车辆驾驶人在发生事故后,首先故意破坏现场,然后再实施逃逸的。

二、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1条规定,当事人未在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当事人应当在提出请求后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事故证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接到当事人提供的交通事故证据材料之日起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当事人未提供交通事故证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现场变动、证据灭失,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3条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1. 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的;
  2. 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
  3. 驾驶人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的;
  4. 发生《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二款规定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
  5. 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6. 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5条第1款第1项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8条第1款第1项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适用调解,交通警察可以在事故认定书上载明有关情况后,将事故认定书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提供不出交通事故证据,因现场变动、证据灭失,交通警察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险理赔金额的证明方式

    保险理赔金额的证明方式,包括车辆被盗抢的证明、第三方责任赔偿的证明等,同时讨论了交通事故索赔所需的各种文件。保险理赔需要提供真实可靠的单据,保险公司有权拒绝赔偿欺骗行为。对于重大事故,需要提供现场照片和事故现场图。

  • 停车场刮蹭逃逸后果可能构成肇事逃逸

    停车场刮蹭逃逸的后果,指出其可能构成肇事逃逸。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肇事逃逸等特定行为将受到罚款或拘留等处罚。关于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存在三种主要观点:“罪后表现说”、“独立行为说”和“分别情况说”,每种观点对逃逸行为的定义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 法律咨询:货车撞出租车事故责任认定及赔偿问题

    一起货车撞出租车事故中的责任认定及赔偿问题。事故中,货车司机未携带驾驶证且全险已过期,导致出租车司机要求雇主承担责任。律师指出,雇主涉及冒名顶替行为并需承担法律责任,可能面临治安处罚。为合理合法解决此事,建议与出租车司机协商,追索货车司机赔偿,并咨询

  • 事故现场遭破坏的认定赔偿责任

    因交通事故现场被破坏导致无法认定赔偿责任的情况。余姚法院对一起骑车人交通事故案例进行了一审判决,认定骑电动自行车的朱某承担主要赔偿责任,赔偿郭某损失4万余元。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件事实,认为朱某骑的电动自行车在事故中对人身安全造成的伤害更大,且因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
  • 交通事故现场车辆痕迹的保护
  • 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