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上停车
在确保汽车行驶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停车,关闭引擎,并打开紧急灯以示警示。同时,及时记录对方车辆的牌号,以防对方逃逸。
2. 发出警示
保护现场安全,向其他车辆发出警告,亮起危险警告灯,并在路上摆放三角形警告牌,必要时可以采取其他方式示警。
3. 估计现场情况
迅速估计事故现场的情况,包括事故涉及的人数和受伤情况、车辆数量、燃油泄露是否会引发火灾等。同时,判断现场是否有人受过急救训练。
4. 护理伤者
除非伤者面临危险(如着火、有毒物体渗漏),切勿移动伤者,因为移动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果伤者仍在呼吸且流血不多,旁人不应进行任何操作,除非确实懂得怎样护理伤者。同时,不可给伤者喂食物或饮料。
5. 防止危险
关闭肇事车辆的发动机,禁止吸烟,注意其他易燃物品,尽可能防止燃油泄露,小心危险物品,避免危险性液体、尘埃及气体积聚。
6. 求救
需要求救时,派人去求救或使用身边的移动电话,高速公路上可使用定点的路边求救电话。在求救时,详细说明事故发生地点及人员伤亡情况。
7. 记录现场
如有目击者,立即记下目击证人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如果目击证人在另一辆车中,还要记下车牌号码。同时,记录交通方向、交通灯的信号、行车线、交通标志和碰撞位置,最好用纸画出交通事故发生的草图,如备有照相机,最好拍摄事故现场和车辆碰撞部位。
8. 互换资料
互换车款、出厂年份、车牌号码及有效日期;车辆注册地;驾驶员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和电话号码;驾驶执照号码;车主姓名及住址(如与驾驶员不同);保险公司及保单号码。同时,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日期和地点,时速限制和对方车辆的时速估计,事故发生时的车辆数量,对方车辆的乘客数量(成人和儿童)。
9. 及时报案
轻微交通事故可进行快速处理或自行前往交通事故报案中心报案。如有伤亡或较大损失,应立即报警,详细说明事故发生地点和伤亡人数。在警察查勘现场后,务必要求警察提供事故报告以及该警员的姓名、编号、所属分局和电话号码。
10. 人员转移
发生交通事故后,车上人员应立即下车,不要在路上逗留,迅速转移至路外或安全地带,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车祸发生后,由交警判定责任,并按照责任比例进行赔偿。具体应赔偿以下项目:
1. 人身损害赔偿
包括就医治疗支出、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如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
2. 致残赔偿
包括增加生活上需要的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如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康复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
3. 死亡赔偿
除了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相关费用外,还应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4. 精神损害赔偿
赔偿权利人(受害人或死者近亲属)可以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具体金额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确定。但赔偿权利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已经向法院起诉的除外。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的批捕时间。公安部门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完成后,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和相关证据综合评估后,可随时决定批捕。批捕的依据是事故责任认定书中所载明的事实和证据,综合考虑事故的严重程度、损害程度和肇事者的主观故意或过失程度等因素。批捕是严肃的法
车辆扣分不服的法律处理程序、驾照记分周期的规定以及机动车环保标志的规定。对于不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如仍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驾照记分周期从初领驾驶证日期算起,违法行为产生的分值会被记入驾驶证中,累积达12分需
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地位,它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也是当事人向法院提交的重要证据。认定书不具有行政可诉性,法院在审查时可根据其他证据对其结论进行推翻。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包含当事人、车辆等基本信息,以及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和责任。交通事故
电动车撞人后未及时报警的应对措施。事故发生后,应首先与受害者联系沟通,若双方能就责任达成共识,可协商解决;否则,应尽快报警并提供证据。同时,也介绍了车辆被撞后的保险理赔流程,包括确保现场安全、报警、拍照、收集信息、联系保险公司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