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调解的程序是怎样的
时间:2024-01-18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交通事故调解程序
一、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
在交通事故调解中,交通警察应当向各方当事人明确告知其权利和义务。
二、听取当事人请求
交通警察应当听取各方当事人的请求,了解双方的主张和要求。
三、确定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所确认的事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交通警察应当确定各方当事人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四、计算赔偿数额
交通警察应当计算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并确定各方当事人应承担的比例。人身损害赔偿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执行,财产损失的修复费用和折价赔偿费用按照实际价值或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计算。
五、确定赔偿履行方式及期限
交通警察应当确定赔偿的履行方式和期限。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七条,下列情形之一发生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止调解并记录在案:(一) 在调解期间,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二) 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调解;(三) 一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退出调解。注意事项: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赔偿并非交通事故双方当事人解决争议的必经程序,是否进行调解应由当事人自行决定,而不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强制进行。2、调解应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损害的调解是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调解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指定。在调解过程中,交通事故办案人员将就损害赔偿的项目、标准和总额等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3、调解达成的协议易于履行。调解赔偿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愿,更容易被各方当事人接受。履行调解协议时相对顺利,并能促进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团结。调解协议没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只能依靠双方自愿履行。如果任何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协议,各方当事人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赔偿调解不再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对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后,如果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的行政调解程序
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行政调解程序。在医疗事故涉及民事部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双方当事人请求下进行调解,遵循自愿原则并依据规定计算赔偿数额。调解过程中涉及手术风险告知书的效力、申请行政调解的条件和程序以及重大医疗事故的上级调解程序。如果调解不成功或一方反
-
二次离婚诉讼的程序
二次离婚诉讼的程序,包括起诉阶段、审理阶段和判决阶段。起诉阶段需符合四个条件,提交诉状并注明内容。审理阶段分为准备、调解和开庭审理三个阶段。判决阶段根据庭审情况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则宣判并送达判决书。
-
威海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
威海市为了有效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适用范围、定义、预防与处置原则、相关部门的职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职责、调解程序等内容,并规
-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重新评定。调解过程需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包括调解次数、参与人员、替换和中断情况、调解的
-
特别程序与调解的关系
-
交通事故调解的时间限制
-
物业纠纷的维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