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根据以下原则对当事各方的总损失进行调解:
1. 当事人负全部原因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 当事人负主要原因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3. 当事人负同等原因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 当事人负次要原因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限额内进行赔偿。超过第三者保险限额的部分,由承担全部原因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总损失100%的赔偿责任。
对于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情况,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照以下原则确定赔偿比例:
1. 机动车一方负主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70%的赔偿责任;
2. 机动车一方负同等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的赔偿责任;
3. 机动车一方负次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30%的赔偿责任;
4. 机动车一方无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20%的赔偿责任。
无第三者保险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无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总损失100%的赔偿责任。
对于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情况,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照以下原则确定赔偿比例:
1. 在高速路、快速路等封闭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的赔偿责任;
2. 在其他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60%的赔偿责任。
1. 医疗费: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医药费、住院费、康复费、整容费和后续治疗等费用。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数额按照调解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
2. 误工费: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如果因伤致残持续误工,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和护理期限确定。有收入的护理人员,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根据医疗机构或鉴定机构的意见,可以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如果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可以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车祸导致的死亡赔偿金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死亡赔偿金是向死者家属支付的一定金额赔偿,用于弥补其因交通事故导致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基于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并按二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重新评定。调解过程需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包括调解次数、参与人员、替换和中断情况、调解的
残疾辅助器具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残疾用具费是指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部分或全部丧失组织和肌体功能,需要赔偿补偿功能器具的费用。计算方法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进行,需考虑受害人的年龄、残疾程度、职业和地理环境等
交通事故调解的原则和程序。调解基于自愿、合法和事实清楚的原则,包括介绍事故基本情况、宣读认定书、分析事实、确定损害赔偿责任、计算赔偿金额和确定赔偿方式等步骤。调解中应遵循全面赔偿和公平合理的原则,保护被害人利益,恰当维护被告人权益,不能以赔代罚或多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