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或多辆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共同致第三人损害,现实中并不多见,如何处理,无据可依。若均在同一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可能兼顾处理,若投保于不同的保险公司,难免互踢皮球。出现这种情况,处理起来困难重重,如多份交强险由哪份交强险担责 单担 分担 若第三人是多人或第三人的损失超出单份交强险责任限额,可否将责任限额叠加
社会现象错综复杂,要将这些问题梳理一一探析,恐有难度,只能把握几个原则去处理:
1、承保公司无赔偿次序之别。只要交强险在有效期内,每个承保公司均有在责任限额内赔偿全部损失的义务,至于投保时间、保险公司类别等一概不问。
2、累加赔偿原则。交强险制度的基本宗旨是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人的权利。当一份交强险不足以赔偿时,可将二份或多份交强险责任限额分项累加,直至各分项损失总额得到满足。
3、尊重赔偿权利人选择原则。基于前述理由,赔偿权利人有选择一份或多份交强险(一份不够时)给付赔偿金,保险公司不得拒绝。这种选择权无所谓公平不公平,在诉前表现为可选择确定被告,在诉中表现为可任意选择赔偿主体。但是,选择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4、公平分配、适当照顾原则。当责任限额总额不足以多人分配时,先按各人的损失额公平确定一个基本分配比例,兼顾受害人的伤残程度、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照顾。
在探析上述情形的处理时,顺带还提及一种情形—“一投另不投”,亦即一车投保交强险,而另一车既未投保交强险又未投保商业三责险,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时,要严格遵守交强险先行赔偿的法律原则,不足部分由机动车和受害人按照法律规定分担,切忌根据“谁投保,谁受益”的原则将交强险应担责任抵减被保险人的损失,因为“先行赔偿”原则和“谁投保,谁受益”原则分别是特别法和普通法确定的原则,按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优先适用先行赔偿的法律原则。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属于诉的合并。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从案由上看,通常作为非财产案件对待。但是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诉一般包括确认之诉和给付之诉。原告不仅请求法院确认与被告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还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向其履行特定给付义务。人身权是非财产性权利,其内容不具有财产属性。
人身权都没有直接的财产价值,不直接体现民事权利主体的财产利益,不能用金钱进行衡量,也不能象财产一样进行物的耗费、转让、许可使用。人身权虽然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但又与财产权紧密相关,往往是取得财产权利,发生财产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对人身权的侵害往往会影响权力人的经济利益,导致损害赔偿,引起财产关系的变化。原告对该类案件的起诉,不仅要求法院分清责任,解决纠纷,还要求被告赔偿医药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即要求被告支付金钱,而人民法院的审理结果也往往是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情况下判令加害人支付金钱。
交通事故赔偿的程序,包括赔偿项目和调解赔偿程序。赔偿项目涵盖了医疗费、误工费等多个方面,并涉及到不同情况的细化处理。调解程序由公安机关主持,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后会制作调解书,否则将制作调解终结书。若一方不履行协议,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双方同等责任下的医药费分摊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药费并非平分,而是由保险公司根据责任限额进行赔付,超出部分由责任人承担。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属于车祸中双方同等责任的情形。
松滋市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及争议处理。交通事故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多个项目,并详细介绍了每项赔偿的确定依据及计算方法。同时,也提到了对于争议处理的相关内容。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交强险优先赔偿的是人身伤亡损失和财产损失,而精神损害赔偿不一定包含在其中。一般情况下,精神损害赔偿由商业险或被害人自行承担。另外,如果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将不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