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标准不满意时,可以选择双方协商并寻求政府部门的调解。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争议。
另一种选择是向上一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10、11条的规定,征收补偿方案一旦确定,就必须及时向社会公布,并进行不少于30天的公众意见征询。地方政府还需要及时公布征求意见的情况以及根据意见进行修改的情况。因此,在这个阶段,被征收人如果对补偿标准不满意,应该及时行使“提出意见权”,而不是随意放弃法律赋予的这项权利。被征收人可以通过对房屋征收决定提起复议来寻求救济。
最后一种选择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结合《土地管理法》及各规范性文件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定位,一般认为补偿、安置方案是可以提起诉讼的。实践中,通过诉讼渠道进行救济的情况更为常见。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建议大家一定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解决争议。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10、11条的规定,征收补偿方案一经拟定就要及时向社会公布,进行不少于30日的公众意见征询。随后,地方政府还要将征求意见的情况和根据意见进行修改的情况及时公布。因此,在这个阶段,被征收人若对补偿标准不满意,则应当及时行使“提出意见权”,而不要随便放弃法律赋予的这项权利。
房屋征收决定公告时,征收补偿方案会一并公告。此时被征收人若对补偿方案不满,可通过对房屋征收决定提起复议或诉讼的方式来进行救济。
相较于城市房屋拆迁,农村的情况要复杂一些。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第(十)项之规定,征地依法报批前就要进行“告知、确认、听证”工作。其中需要书面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未来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内容,如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在书面履行告知义务的同时,地方国土资源部门还应告知被征地农民有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申请听证的权利。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规范透明的程序,在批准征收土地前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根据《征收土地公告办法》的规定,对于批后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被征地农民有权提出意见,并要求进行听证。
如果被征收人仍对补偿安置方案不满意,则可以通过申请裁决和提起诉讼等方式寻求救济。《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规定,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收土地方案的实施。换言之,裁决的提出并不影响有关部门依法下达责令交出土地决定,推动征收土地的进程。然而在实践中,申请裁决这条路并不常用,而更多的指向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结合《土地管理法》及各规范性文件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定位,一般认为补偿、安置方案是可以提起诉讼的。实践中,通过诉讼渠道进行救济的情况更为常见。
“一书四方案”在土地征收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它详细解释了《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中关于土地征收的相关规定和方案内容,包括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农村土地征用的补偿项目,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集体土地拆迁都会下发补偿方案,具体补偿问题应该看当地相关部门的政策,不能一概而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拆除违法建筑,不予补偿。《意见》再次强调,大棚房本身属于违法建设,无论拆除行为是否被确认违法,都不予补偿或赔偿。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
房屋征收的程序和土地征收的程序是这一样的,房屋进行征收的,是对国家土地进行征收,适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土地征收是征收集体土地,适用《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法律处理方式主要有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
国有土地的话,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来规范,也规定了详细的评估流程。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时的评估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一般的拆迁项目中,拆迁部门都会委托评估机构对被拆迁范围内的房屋价值进行评估。依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