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征收和土地征收的程序并不完全相同。房屋征收是指对国家土地上的房屋进行征收,适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而土地征收是指对集体土地进行征收,适用《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以下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程序:
针对征地补偿纠纷,有多种法律处理方式可供选择: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认为该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会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是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裁定的司法程序。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制度。
在征地纠纷中,大多数诉讼属于行政诉讼,但并非所有情况都必须走行政诉讼的程序。有时候可以选择民事诉讼的程序,例如对非法占地行为可以从民事角度起诉民事侵权,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对于已签订征地补偿协议,如果协议签订过程中存在胁迫等手段,则可以从民事诉讼的角度起诉撤销该协议。因此,在处理征地纠纷时,应根据个案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法律程序。
征地补偿协调与裁决是指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情况,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协调;如果协调不成,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进行裁决。这是国家为减少、解决征地纠纷而推行的制度。协调是裁决的前置条件,未经协调不能进入裁决。
如果在申请协调中遇到两级政府相互推诿的情况,则应在协调期满后向征地批准机关申请裁决。如果省内尚无协调裁决办法或协调裁决办法没有规定协调的时间,建议在60天后申请裁决。
征地补偿协议签订的程序要求。市、县国土资源局需发布征地通告并征询意见,进行实地调查和确认,决议和公示。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办理补偿登记并参与听证。协议签订后需公示,且征地费用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额支付。对于补偿标准争议,由县级以上政府协调裁决
违法征地和合法征地的区分。关键在于判断土地征收行为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并按照批文进行征收。文章还介绍了土地公有制、国家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划分、国家征收土地的条件和范围、征收审批程序等。
墓地拆迁补偿的法律程序与标准。原则性规定虽明确,但具体补偿标准取决于当地政府经济情况和相关规定。征地流程包括市、县国土局的用地申报和审批,以及拟定征收土地方案等环节。在征收土地公告后,政府部门会公布补偿方案并协助被征地人办理补偿登记手续。
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流程,以及城镇职工占用国有非农用地建房的用地审批流程和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建设项目用地的审批流程。文章详细列出了申报材料、办事程序以及承诺时限等,包括现场踏查、审批手续上报等环节。对于符合用地条件的申请,承诺时限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