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赔偿 >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 交通死亡事故同等责任就是各一半的责任吗

交通死亡事故同等责任就是各一半的责任吗

时间:2024-03-14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6802
由于车辆增多,加之一些司机或者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很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那么交通死亡事故同等责任就是各一半的责任吗,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交通死亡事故同等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时,责任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然而,如果交通事故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之间发生的,即使《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双方承担同等责任,机动车仍需承担至少60%的责任。

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

根据法律规定,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有过错的一方将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责任将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进行分担。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

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没有过错,机动车一方将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有过错,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将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如果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其赔偿责任将不超过百分之十。

故意碰撞造成的损失

如果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将不承担赔偿责任。

归责原则

在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根据不同情况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机动车之间实行过错责任,非机动车之间实行过错责任,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实行过错责任,机动车对行人和非机动车实行无过错责任。

减轻赔偿责任

当机动车与行人或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有过错,双方的过失将相互抵消,从而减轻机动车的赔偿责任。

根据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的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将进行赔偿。对于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情况,机动车方需按照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进行赔偿。如果超过责任赔偿限额,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将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损害赔偿责任。而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一方将承担责任。然而,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法规,而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将适当减轻。

  • 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情况下,减轻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的赔偿责任;
  • 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情况下,减轻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的赔偿责任;
  • 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情况下,减轻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赔偿责任;
  • 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情况下,减轻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状范本

    一起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详细情况。原告陈xxx因乘坐被告张xx的二轮摩托车与被告陈xx驾驶的货车发生碰撞,导致受伤并产生经济损失共计23825.5元。经过交警认定,两被告负同等责任。原告在治疗后仍需要继续治疗,并与两被告协商赔偿事宜无果。最后,原告依据

  • 酒后驾车肇事的民事责任

    酒后驾车肇事的民事责任问题。文章介绍了酒驾的法律禁止性规定和事故后的民事赔偿处理依据,包括受害人的赔偿内容、精神损害赔偿以及赔偿范围的具体内容。酒后驾车事故的精神损失费计算中,侵权人的过错是重要参考因素。

  • 如果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没有钱还能再开车吗

    交通事故后缺乏损害赔偿资金与能否继续开车的问题。对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即使肇事者没有钱赔偿,只要驾驶证未被吊销仍可开车。对于伤害事故赔偿涉及的问题如轻伤的民事赔偿责任、涉嫌交通肇事罪时的法律风险等做了详细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和

  • 车祸一年不起诉过了诉讼期限吗

    车祸后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哪些人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包括行人、乘车人以及车辆驾驶人等。

  • 交通事故中人员受伤的处理方法
  • 交通肇事起诉书范文
  • 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原则有哪些,事故后弃车离开构成犯罪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