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某为江西某大学大三学生,2013年10月24日,陶某驾驶摩托车与吴某驾驶的小车相撞,发生了陶某受伤、两车受损的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鉴定,被告吴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负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陶某的伤情经司法鉴定,伤残十级,误工期360日,营养期140日,护理期150日。事后,陶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吴某赔偿包含误工费39600元在内共计144775.4元的赔偿。
关于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在校大学生因机动车交通事故受伤能否获得误工费的赔偿? 存在如下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在校大学生受伤可以获得误工费的赔偿,因为原告遭受伤害丧失劳动能力。
第二种意见认为,在校大学生受伤不能获得误工费的赔偿,原告要求被告赔偿误工费的诉讼请求法院不能支持。
我同意第二种意见。
在校大学生受伤期间未从事务工活动,没有任何有报酬的工作,故要求赔偿误工费的诉讼请求法院不能支持。如果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发生前利用假期在外务工且有固定收入,就可以获得误工费赔偿。
交通事故中的误工费,是指受害人从遭受伤害丧失劳动能力到恢复劳动能力这一期间,因无法正常劳动而实际减少的收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误工费的规定为:“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根据上述条款,笔者认为:第一,在校学生因尚未完成学业,没有固定的收入;第二,在校学生更无证据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第三,学生不属于劳动行业,没有与学生相同或相近的行业存在。因此,在校学生即便有误工时间的法医鉴定结论,但也无法获得误工赔偿。
但如果受伤的在校学生为已成年的大学生,且其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发生前利用假期在外务工且有固定收入,但因交通事故导致无法继续在假期务工的,则其假期期间可期待的务工收入,应作为误工费计算赔偿。
综上,本案中原告陶某为在校大学生,其受伤期间为正常的求学时间段。期间,原告未从事任何有报酬的工作,故原告要求被告赔偿误工费的诉讼请求法院不能支持。
车祸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及赔偿标准。刑事责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不同情形会有不同的判决。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失费及其他费用,根据受诉法院所在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的证据材料和项目。证据材料包括死者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人均可支配纯收入标准等。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其他直接财产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丧葬费等。不同项目和地区的赔偿标准
成都市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的调整。新的限行范围扩大至绕城高速G4201以内所有道路,但绕城高速不受限行限制。调整旨在优化交通管理,减少拥堵和尾气排放,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环境。
发生在XXXX年XX月XX日时左右的路段刮碰事故的处理过程。事故双方在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的指导下,进行了协商并达成了一次性赔偿协议。乙方被诊断为软组织损伤,未造成器官损伤或其他身体伤害。甲方赔偿乙方一定金额,包括交通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多项费用,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