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判断上下班途中发生车祸能否认定为工伤时,需要考虑一定的因素和具体实践。如果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导致负伤、致残或死亡,应当认定为工伤。
在认定职工道路交通事故是否属于工伤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下四个必备要素:
上述四点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各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障局。
如果交通事故赔偿已经给付了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和误工工资,企业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应的待遇(交通事故赔偿的误工工资相当于工伤津贴)。企业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先期垫付相关费用的,职工或其亲属获得交通事故赔偿费后应当予以偿还。
如果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残疾生活补助费已经由伤亡职工或亲属领取,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不再发放。但如果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企业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部分。
如果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或致残,在按照上述两项处理有关待遇的同时,还可以按照规定享受其他的工伤保险待遇。
如果受伤害职工因交通肇事者逃逸或其他原因无法获得交通事故赔偿,企业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工伤保险待遇。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程序及标准。伤残等级划分为十级,评定程序包括由具有资格的机构进行鉴定,当事人在治疗终结后可选择相关机构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对于新旧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的衔接,通知了具体的实施细节和注意事项,包括初次、再次、复查鉴定以及伤残级别提高等情况的处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书的法律效力。文章详细介绍了鉴定书的主要法律依据和评定标准,包括医院证明的重要性、公安部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标准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申诉程序。文章还阐述了当事人对鉴定结论异议的处理方式,包括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
伤残鉴定中心的专业评估标准和仪器在残疾等级鉴定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文章详细列举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等级划分依据,从Ⅰ级到Ⅹ级,每级的伤残程度都有所描述,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限制。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和要求。伤残评定是在伤者康复后进行,通过客观检验和评价确定伤残程度的过程,分为一级到十级。伤者需提供相关材料,其完整性、充分性和真实性对司法鉴定机构是否受理有直接影响。评定所使用的标准包括多个法规和国家标准,涉及人体损伤、事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