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必须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
2、值班民警接到指令后,必须严格在承诺制度的时间内快速赶赴现场,并快速处置现场。
3、进行现场勘查包括现场访问、摄影、制图、丈量、勘验等系列工作。现场勘查必须做到依法、及时、全面、准确。
4、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证人在现场图上签名。
5、为检验需要,必要时可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的相关证件。
6、与当事人预约事故处理时间。
7、事后展开调查必须依法进行,包括询(讯)问、痕迹提取检验、技术检测、损害评估和其他必要的鉴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交通肇事罪的处罚。该罪行涉及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的事故,包括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情形。处罚根据情节不同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以及逃逸等恶劣情节的处罚。同时,讨论了交通肇事罪与其他犯罪的定罪处罚,以
小事故对方拖着不处理是否属于逃逸的问题。实际上,这不算交通肇事逃逸,而是属于民事纠纷,可以通过报警或提起民事诉讼处理。文章还介绍了如何鉴别故意逃逸和无意驶离的方法,包括从轮胎痕迹、肇事时间地点、肇事后的行为以及接触部位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94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笔者认为成立交通肇事逃逸应当具备以下三个要件:。由于巨大噪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当事人确不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而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肇事逃逸后交警一般在三个月内要结案。《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七条 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